初遇到患者曹某时,是我刚做完手术走下来骨科放防护眼镜的时候。那时她坐在走廊的长椅上,骨科张主任拿了一张片子让我看看。我只望了一眼,一下就将手术的疲倦清扫掉了。膝外翻、髌骨外脱位、胫股关节半脱位、股骨外侧髁与胫骨外侧平台骨关节炎。随后我详细地检查了病人,并在她膝关节外侧摸着髌骨画了一个圈,然后让她做各种伸膝、屈膝、站立、下蹲、行走等动作,而且一一记录在手机上。我想,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这一刻,我的心里触动了一下,窜出的想法是:1、我应该想办法帮帮她;2、这个病例有挑战!
随后的几天心里总是装着,而且在“截骨”与“置换”中不断考量。在徘徊不定之际,所幸,经过原科室的讨论,请教广州中医院、医院的老师,也经过原科室宋主医院黄野教授、王兴山教授,再加上原科室唐主任、宋主任的不远千里过来支援,顺利地为患者做了手术。当术后1天,患者扶助行器轻松地行走时,我心里也得到了巨大的安慰!
强强联合的手术
“术科医生其实很容易满足,两台顺利的手术,就能让一整天像打了鸡血。”这是我前两天发的一个朋友圈。沙发的伍医生这么评论:因为热爱所以知足。
遇见的那一刻,仿佛让我有回到研究生阶段的感觉。那时也是因为热爱!在经过查房、手术、收病人、补病历之后的深夜,多数是晚上11点以后,与比我大两届的师兄胡医生一起(当时胡医生值24小时住院医),看着影像系统一天所拍的骨科X光片,不断地欣赏与讨论:这个手术做得怎样,为什么要这么做,术前是怎样的,这个病例特殊要记下名字……而后,还会打印出《骨折治疗的AO原则》或《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的某一章节带回值班房,为了就是洗澡刷牙之后,等头发干的一点时间里看上一会儿。
那个时候,科室还没分亚专科,病种都是任收,只要手上有床位。研究生阶段的我跟着科室优秀带教林主任管病人,他告诉我,只要是有兴趣的,都可以收下来。那时也是因为热爱!基本上在病房的时间里,看到急诊科推上来的病人,总会积极地跑去护士站先看看,也因此会多收一些有意思的病例,让林主任带着做做。哪怕自己床位收满了去借床,哪怕手上常有20多号病人,哪怕手术后晚上继续补病历,能管能做,已经巨满足。
因骨科分有三个科,对于普通创伤来说,急诊会轮流将需要骨科处理的病人叫上来科室处理。因此也就三天会有一个“收病人日”。那时也是因为热爱!基本上“收病人日”总会待在科室,看到一些前臂骨折、肩肘脱位等的病例,总会自觉地拿好所需的小夹板、石膏,剪好棉花,撕好绷带,值班医生看着不好意思,也就给我尝试手法复位、上夹板或打石膏。而复位后复查的X光片,总会让我倍受期待。对于一些疑难、复位效果不好的病例,又跟科室杨主任、张主任请教,看看老江湖的手法又是如何。也会通过丁香园去寻找一些不一样的复位方法并在遇到时付诸实践。当一些疑难的病例通过手法复位、保守治疗得到不差于手术的效果时,对中医正骨手法也就更充满信心。
旧医院骨三科办公室,那个拼椅子睡觉的地方
我不否认,环境是会影响人的,而且很会!很多人工作上轨道后,平淡无奇的日子也就滋生了懒惰,我也会。如果所处的环境人人都这样,自然很容易同流合污。一段时间后,或许你会看着自己当年的同学已经跑上另一个高地,自己却唯有无奈地感叹。而唯有“热爱”,才可以一如既往地去追寻、去探索那些能够让你得到安慰、满足、信心的“知足”。
——记于年7月16日星期四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