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影像科普专栏
Videosciencecolumn
?知否知否,腿疼做腰椎CT、核磁,住院就要拍胸片,真不是医生穷疯了!!!
01
事件一
张大爷摔了腿,住院医生要他拍胸片,他说:“这不是头疼医屁股吗?这还不算完,拍完胸片又做CT,做完CT又做磁共振,你们医生是穷疯了?把我老头子当羊宰啊?”
02
事件二
小刘是工地上的农民工,平时负责搬砖、水泥等重物。一天早上,他突然觉得一侧腿脚麻木,行走受限。原本以为休息一会儿症状会消退,但是没想到症状越发严重,地负责人见状便让一医院就诊。小刘和工友拿着骨科医生开具的摄片申请单来到影像/放射科,在摄片过程中小刘还与摄片技师特别说明,自己是腿脚麻木,是腿有问题。但骨科医生开的拍片与核磁共振检查的部位是腰椎,这让他很不理解:
“为什么我明明是腿不好不能行走,怎么让我拍什么腰椎摄片?医生不会是坑我吧?”
第八篇
以上两件是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你也会有同样的疑问。那么到底腿疼拍胸片、做腰椎检查对不对?是不是医生穷疯了?今天就让小七帮你掰扯掰扯吧!
首先,为什么腿疼拍胸片?打个比方,在战场上,打前锋的一定是侦察兵,它能摸清敌人的方位、人数、装备等情报,以确保让准备进攻的主力部队做好全面的应对部署,采取有效的进攻方式,取得全面的胜利。而入院常规检查就起到了“侦察兵”的作用,先初步系统的搞清楚身体哪方面有问题,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或者进一步检查措施。
胸片就是其中之一必做检查,拍胸片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肺部感染、肿瘤等疾病,
有些肺部感染、肿瘤可能不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
为了人类的安全,常规检查一个都不能少!
第二,为什么拍完片子做CT,做完CT还做MRI?上期咱们聊过,X线片是拍扁了看,对于一些重叠比较多的部位,有一定的漏诊或误诊的几率,所以拍完X线片之后,如果不能确定诊断或者排除诊断的话,就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先说CT,同样是X线成像,但是CT的优势在于“切开”了看,即把扫描部位切成很薄的片,这样的话,很多细节都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如同观察西瓜,平片是带着皮看完整的西瓜,CT则是切开了看,不但看到了皮,还看到了瓤和籽,显然与平片比较,CT要精细的多。
但它也有它的不足,比如软组织分辨率不高!
而MR正好软组织成像清晰、分辨率高,关于MRI软组织分辨率较CT高的原因比较复杂,简而言之,MRI成像原理是利用人体内氢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共振产生影像。而人体内含氢原子核最多的分子是水分子(H2O),水约占人体重量的65%,说白了就是利用身体中水含量的不同转换为不同程度黑、灰、白颜色组成的图像。但是磁共振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对含水很少的组织和病变(骨骼、钙化等)显像很差。因此,DR、CT、MRI是优势互补的,避免不了做完这个再做那个。(DR:数字化X线摄影,也就是常说的拍片)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这样的话,看软组织病变就做MRI,看骨骼病变就做CT,还拍什么X线片啊?解释有三:
1、X线片检查费用低廉,是疾病初筛和复查的首选检查;
2、对于骨关节、脊柱系统疾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无法被替代;
3、X线片图像与骨外科手术中的视野(X线成像)是一致的,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
所以,不存在所谓的一步到位!
再来解释小刘事件,为什么腿疼拍腰椎,检查的部位不是感觉疼痛的部位?
事实上,医生是考虑小刘由于经常搬重物,可能导致腰肌及椎体韧带受损,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神经,引起了腿脚麻木的症状。通过拍片和MR检查后发现,小刘确实是腰椎有问题。一般地说,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后,会引起神经症状,即小刘所说的腿脚麻木。由于在解剖上腿部的感觉神经发起于腰脊髓的根部,所以,尽管感觉是腿部不好,但实际上问题还是出在腰部的椎间盘上,骨科医生的初步诊断是正确的。
在临床上以下几类患者还是要建议其行腰椎磁共振检查:
1.腰痛伴有腿痛,或者伴有下肢麻木感觉障碍,或者下肢无力,或者伴有会阴区麻木。
2.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时间需要做下来休息,休息后可以继续行走)。
3.有腰椎结核迹象的患者,夜间盗汗,低热,消瘦等,腰痛剧烈,夜间疼痛明显。
4.有其他器官肿瘤,最近出现腰痛,夜间明显者。
5.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双腿出现感觉和运动的异常,比如麻木或无力。
而随着现代影像医学的发展,超导核磁已成为诊断腰椎病变常规检查项目,检查前一定要选择1.5T以上的核磁共振检查设备。
相信听了小七的解释,你应该对腿疼查腰,住院常规拍胸片的原因有了一定认识了吧!医院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对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医过程中只有心存信任,才会利于诊断和康复!
医院影像科拥有西门子3.0T超导核磁共振仪和1.5T核磁共振,是集物理、化学、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高科技之大成的高科技产品,检查无创伤,无放射源危害,是目前为止应用于临床最高端的磁共振检查设备。
适应范围:
1、颅脑和脊髓:清楚显示颅脑,后颅凹、五官、脊髓各种病变,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早期发现脱髓销病变。可进行DTI、脑灌注、MRS等功能性检查。
2、胸部:对纵隔病变的诊断有独特的优点,能清楚显示纵隔肿瘤及其与血管间的关系,帮助诊断肺部疾病,更好地显示肺癌、肺门淋巴结和胸膜侵犯情况。
3、乳房疾病:可了解乳腺细微组织病变,对乳腺肿瘤术前及术后评估意义重大。
4、腹部和盆腔:对于肝、肾、膀胱、前列腺、子宫等脏器的疾病均有相当的诊断价值。
5、软组织:具有高分辨率和对比度,优于CT,可观察软组织肿瘤存在与否、部位、大小、程度、与周围骨骼、血管、神经束之间的关系。
6、骨关节:显示椎间盘、关节半月板的变性、撕裂、脱位,关节、肌腱、韧带的撕裂、骨挫裂伤优于CT与X光片。
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祝朋友们永远健康!
供稿:影像科王晓花
因为有您的支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