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术前医患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是做手术必须的程序,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来源:温柔医刀
人的一生,医院打交道;运气差一点的,可能还免不了要做手术,甚至做多次手术。
术前医患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是做手术必须的程序,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但很多人可能都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术前签字告知只是走过场,走形式,有的认为医生是在吓唬人,有的认为医生是在推卸责任。
是不是推卸责任,我们不去争辩,法律专家自有论断;但有一点非常清楚,术前签字绝非只是走过场!医生不会凭空捏造事实,更不会无端吓唬人;手术同意书上的每一条每一字背后都是生命的沉重教训和惨痛的真实案例。
不仅如此,除了手术同意书上白纸黑字写明的,麻醉、出血、损伤、意外、并发症等常见风险,有一些风险,医生不会常规告知,但同样真真切切的存在,比如设备故障、地质灾害的风险,比如手术异物残留(RetainedSurgicalForeignBody,RSFB)的风险。
经历过“5.12”大地震的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可以告诉你,有些虽然是小概率,甚至极小概率事件,但是真的有可能遇到。
手术中没有会不会发生的事情,只有可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可能发生,提示这件事情说不定就会发生,或者以后早晚会发生。
手术异物残留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手术相关异物在手术中遗留在患者体内,常见的主要有纱布、纱球、缝针、螺丝、止血钳等。理论上,术中使用的所有器械、物品(整体或部分)都有可能遗留到体内,各种部位手术均可能发生RSFB。
图片来源于杂志
而一旦发生RSFB,往往被定性为医疗事故,当事医生也会被打上责任心缺失的标签,受到降薪、降职、停职等类似的行政处分,甚至,还可能面临相关的医疗事故诉讼和赔偿。
据国外的数据,RSFB发生概率为1/~1/。美国外科医师协会指出,在每年手术数量达~1医院中,RSFB至少发生1例。
无法想象,在全球74亿多人口的庞大基数下,每年有数千万人做手术,发生这种事件的数量会是多少?
其实,做手术跟开车一样,做得多,开得多,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大。虽然每次发生意外总能找得到天、地、人的因素,但如果纯粹从数学上探讨,更像是个概率问题。
在容易发生手术异物残留的几个物件中,缝针以其体积小,使用频率高,质量参差不齐,最容易出现状况。而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两种,一是缝针断裂,二是缝针弹飞。
很多年前有一次做手术,手术快结束,在缝合腹壁的时候,突然发生缝针断裂,持针器上仅留针眼和缝线,半截子针尖断在腹壁里面。好在病人腹壁组织不厚,顺着针道拨拉扒拉就发现了断裂的半截针。当时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自此之后,那个牌子的缝针我再也没敢用。
比起缝针断裂,其实,最难找的还是缝针弹飞。因为,缝针断裂基本上还能确定个大概的范围,但是缝针弹飞,尤其是在不经意之间的弹飞,几乎就无踪迹可寻无轨迹可循,整个手术间的每个角落都有可能是藏针之处。
我们不怕天外飞针,就怕针飞天外!
图片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