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约诊的APP上有个病人提问:
这位朋友为母亲咨询病情,并且提出——如果需要可以带着片子和相关的诊疗资料来门诊治疗。结论在最后,除了结论之外请各位注意得到结论的前提!
在日常门诊当中,也经常见到有病人提问:医生,我这个颈椎病需不需手术?
颈椎的位置比较特殊,属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且神经、血管众多,手术十分复杂。除非必要,否则谁都不愿意手术。
颈椎病什么时候需要手术?这其实是一个“医疗决策”问题,医生本身也是人,由于科室的不同对同一病症,医生的“决策路径”也不同。按照目前医疗体系的就诊模式,病人往往会在不同科室轮流就诊。比如到骨科,医生可能更倾向于“建议手术”;到手法治疗或者中医,会更倾向于“建议保守治疗”。
不仅仅是颈椎病,其他病也可能有这种问题——比如癌症要不要放化疗、风湿免疫病要不要用激素或者简单到看感冒要不要吃中药?
都会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先说结论:假如病人是我的亲属,我可能不建议现在手术。
颈椎病的常规“分型”当中,有一种脊髓型颈椎病就是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理论上说看到“脊髓受压”应该手术治疗——所以“小地方”骨科医生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接诊医生是完全按照“诊疗常规”来给病人建议的,本例病人的脊柱MRI有确实明显的脊髓受压征象,医院就诊医生的建议也不会相差太多。我认识的许多骨科医师(西医),会直接建议患者:脊髓型颈椎病,越早手术越好!
即便是找我治疗,如果在正常的门诊环境下,初诊的病人拿着这样的检查资料来问我:“医生,您看我这个颈椎病需要手术吗?”我也会建议他考虑手术。
医疗说到底,是医生与患者一对一的活动——在具体的诊疗过程当中,医生的决策除了“病情需要”之外,还有医患关系和患者诉求。“病情需要”在不同科室的医生看来,是有不同侧重的,就像一个人手里如果只有锤子可能看哪里都像钉子,这种“侧重”受专业和临床经验限制。从骨科医生或者目前绝大部分医生对颈椎病的认识看来,虽然没有见过这个病人,从MRI显示的情况看手术是应该考虑的方式之一。不手术的机会有没有呢?可能还是有的。患者的症状已经持续1年有余,说明脊髓的受压是缓慢进行的,从核磁片子上看骨骼的变形很严重;患者可能还有其他骨质代谢的问题——比如骨质疏松,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通常在门诊遇到情况类似的病人,我先会先检查病人有没有脊髓受压的情况——这里需要再次强调:没有哪两个病人的病情是完全相同的,看诊的过程除了看“片子”一类的检查结果之外,更重要的“诊察体征”;许多病人片子并不一定能反应当下的病情状况,需要结合症状和体征来推断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脊髓型颈椎病是手法治疗的相对禁忌症——请注意“相对”,在西医外科学当中对不同手术有分级操作的明确规定,比如规定医生熟练到什么程度才能做什么样的手术。在推拿按摩或者手法治疗当中(尤其是中医的手法治疗行业)并没有这种分级机制,这使得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和病患大多无所适从,只能从一些“非主流”渠道来了解就诊信息。比如这位朋友就是通过网络向我求助,问题是保守治疗最需要“坚持”,不就近的话也往往无法坚持。这个朋友的疑问就不是简单的“能”或者“不能”的问题了。只能说:手术可以考虑;如果家附近有针灸、针刀或者手法治疗的“靠谱医生”也可以先保守治疗一段时间试试。脊髓型颈椎病是手法治疗的相对禁忌症。就是说:不是绝对不能做,而是要在专业医师对病情的全面评估下再进行手法治疗。我个人和身边许多老师、朋友都有手法干预脊髓型颈椎病的案例——从身体结构角度思考,脊髓型颈椎的逆转的思路如下:如上图所示,脊髓型颈椎病的本质脊髓受压产生的症状;从结构角度而言,只要想办法撤掉使脊髓受压的“力”,症状就可以缓解乃至逆转。从改变身体受力状况的角度讲,手法和动作训练是可以直接改变身体受力的方式,针灸(针刀)一类的方法可以通过放松肌肉或者刺激筋膜来间接地改变身体受力状况。脊髓型颈椎病虽然“压迫”在哪几节脊髓——治疗却往往是全方位的,可能需要调整整个脊柱的力学平衡和稳定性。除了“结构还原”之外,这位患者还需要注意:片子上明显看到椎体的形状有改变;结合患者的年龄,可能需要调节骨代谢的治疗。骨骼是我们身体形状的支撑系统,如果这个支撑系统不稳定(比如骨质疏松),我们身体的形态也就无法维持——许多慢性、反复的颈肩腰腿痛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往往都要看“骨骼健康程度”,我的习惯通常是检查25-羟基维生素D,这不是一个常规的检查项目;如果检测偏低的话就需要专门来补充(这个25-羟基维生素D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过敏、自身免疫病、抵抗力差或者备孕的朋友都应该查一查)。当然,脊髓型颈椎病也可以吃中药或者外用中药来治疗;这是“更为间接的治疗”——许多中药有放松肌肉筋膜或者改善脊髓供血的作用,需要中医来辨证论治,也不是随便抄个方子就可以了。本文依然是一篇看似没有“明确结论”的推文,临床工作本来就很复杂。
最后不妨简单粗暴地“科普”一下:
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往往只有肌肉疼痛,通常不需要手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可能是颈部疼痛伴上肢串麻痛,通常也不需要手术(骨科认为可以尽量晚做);
——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可能是颈部疼痛伴颈部旋转时头晕;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可能是颈部疼痛伴交感神经刺激症状(症状很多)
交感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国特色颈椎病——国外没有这种分型,往往分诊到神经内科处理;这两种往往不一定是“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则要区分症状与脊髓受压是否直接相关、病情进展以及进行保守治疗医生的水平,手术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选项。
临床决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有时只能随缘……
慢学中医工作室主治病种
1、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各种颈肩腰腿痛
2、成人及儿童各类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桥本氏甲状腺炎等)
3、各类型头面痛/头晕/眩晕
4、胃-食管反流、肠漏及相关症候群(反酸、消化不良、湿疹、不明原因腹胀等)
5、儿童抽动障碍/多动障碍/癫痫
6、各类风湿免疫病
说明:
造成慢性疾病的根源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衣、食、住、行”的全面偏差。
“治疗”也绝不是单纯的无脑“吃中药”、“扎针”或者“做按摩”,而是包含生活习惯调整在内的系统性干预,越是“疑难杂症”越需要对身体系统调整。
屈指描太极觉得好就请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