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老李,做了左侧下颌智齿手术,术后40小时下床排便后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意识丧失。
23岁的小刘因股骨头坏死行骨瓣植入术,术后出现右胸部疼痛、咳嗽、咯痰、痰中带血。
34岁产妇怀孕39周入院行剖宫产,手术成功,子宫收缩良好,却在术后第2天突然出现心慌,继而出现心跳呼吸停止。
53岁的张某打麻将后起身准备回家时,突然感到心慌、气喘、头晕、脸色苍白,送急诊抢救……
相关阅读??高血糖的“死对头”来了,吃点“天然胰岛素”,平稳降糖更健康??
这些患者最终均确诊为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类型:肺栓塞。在过去,静脉血栓形成被单纯认为是一种手术并发症,创伤制动等客观条件是其决定性成因。
然而进一步思考,那么多人拔牙、手术、分娩、久坐都相安无事,为何一些特定的人群会发生静脉血栓呢?
原来,这些易于发生血栓形成的人群存在血液高凝固状态,即易栓症,多数是由自身基因的特点决定的。
因此,遗传性易栓症才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元凶。
基因异常引起血液凝固性增高
遗传性易栓症是由各种基因异常引起的血液凝固性增高,容易发生血栓形成以及血栓栓塞的病理状态。
在这种固有的血液高凝状态下,异常基因携带者如果遇到其他的诱发因素,例如年龄增加、大型手术、下肢扭伤、长期卧床、妊娠分娩、重症内科疾病等,就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涉及临床医学多种学科,危害广泛而严重。例如:骨科手术后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心内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和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出现肺栓塞;
妇产科的习惯性流产、不良妊娠;肿瘤科患者反复多部位血栓形成;儿科的新生儿巨大血栓形成和暴发性紫癜;
胃肠肝胆外科常见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神经内科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肾内科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出现的肾静脉血栓形成等。
相关阅读??细胞老化表现是什么?葆婴清除老化细胞,延缓衰老??
动大手术在血栓和出血间找平衡
下肢深静脉血栓也一样。若脱落下来,随着静脉回流,可能导致最严重并发症:致死性肺栓塞。以前这一类高龄患者,常出现这些并发症,是手术治疗的“雷区”,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尤其高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病、糖尿病病史,如果股骨颈骨折后,因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发生呼吸道感染风险更高,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更高,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预防,发生血栓概率高达约50%~80%。
长期卧床远离“老烂腿”
文/医院血管外科李毅清
一个半月前,小程打球时不慎摔伤了右腿,打了石膏,被迫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一周前,医院复诊,医生把石膏拆了,说他恢复得不错。小程很高兴,打算再休息几天就去上班,可回到家没多久,就发现自己的右腿有点肿。
因为外伤初愈,小程也没太在意。不料,几天过去了,腿肿不仅没消,反而更明显了。无奈之下,医院就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发现,小程的右下肢有深静脉血栓。
那么,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呢?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由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所致。静脉是血液回流的通道。血栓形成后,血栓堵住了通道,血液不能回流,只能囤积于下肢,导致下肢肿胀。同时,血栓在静脉内还可以形成静脉炎,加重患肢胀痛。
下肢深静脉彩超是首选检查
下肢肿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旦出现下肢肿胀,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单侧肢体肿胀,需高度警惕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
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诱因包括长期卧床、外伤、手术、肿瘤、妊娠分娩等,故在这些情况下出现的下肢肿胀,需额外当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
血栓形成后不能按摩患肢
首先,当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绝对不能按摩患肢,因为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后会进入肺部来完成氧气的交换,
按摩挤压下肢容易使血栓脱落,随血流流经心脏,最后“卡”在肺动脉里面,导致肺动脉的血流受阻,引发咳嗽、胸闷等症状,甚至窒息死亡,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肺栓塞。
据统计,60%以上的肺栓塞乃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而严重的致命性的肺栓塞大概占1%~5%。因此,当发现下肢突然肿胀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注意不要按摩患肢。
一旦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警惕是否已经发生肺栓塞,医院急救。
治疗下肢静脉血栓要抗凝溶栓
肝脏保护神
磷脂中的胆碱对脂肪有亲和力,若体内胆碱不足,则会影响脂肪代谢,造成脂肪在肝内积聚,形成脂肪肝甚至会发炎肿胀。
磷脂不但可以预防脂肪肝,还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同时,磷脂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肝硬化并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
酒精和高胆固醇成为脂肪肝、肝硬化的两个重要因素。而磷脂的解酒作用和它强大的乳化作用,可以充分保护肝细胞,同时还可以促进肝细胞的活化和再生,增强肝功能,从而有效降低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患病率。
如果觉得好,别忘了点赞哟。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