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突击队1丨聚焦扬中市卫计委青年突击队

聚焦卫计委青年突击队____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近日,团省委按照团中央统一安排,下发了《关于在重点领域组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投身防控疫情阻击战的通知》,全省各级团组织在防控疫情重点领域陆续组建了一批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投身防控疫情阻击战,在当地疫情防控第一线发挥了积极作用。团团近期将持续推出各领域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的系列报道。

____扬中卫计委青年突击队在行动筑起防“疫”青春长城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每一位青年致敬!

他们在行动

是冒着危险走在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路上的

“逆行者”

他们在行动

是不惜代价坚守岗位

只为保障岁月静好的

“守卫者”

他们在行动

是放弃休假加班加点

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为广大市民构筑起安全防线的

“保障者”

走进四位战“疫”一线的青年代表

扬中卫计委青年突击队在行动

“我志愿加入青年突击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之中,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齐心协力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青春力量!”四位青年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前往湖北战“疫”一线,展现着扬中青年战胜疫情的决心!

我要把爱传递下去王玉,年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护理系,医院ICU的护士,用她的热情和行动,践行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精神,为护理事业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用责任与爱心,赢得同事病友一致的赞许。从踏入社会的那天起,王玉就有这样一个信念:“当一名白衣天使,用无私的奉献为患者架起生命的桥梁……”。心内科是她上班工作的第一个岗位。面对那些身残体弱、随时都有抢救可能的心脏病患者,王玉始终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病人的紧张、焦虑需要安慰和解释,心脏的变化需要随时监测、及时处理,更可怕的是:室颤、心衰的病人,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必须时刻警惕危险信号的征象,真正做到化险为夷。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她虚心请教,坚持多看多做多练,把别人闲扯的功夫用在钻研业务上面,只要有空就留在科室观摩,只要有机会就动手实践。勤补拙,熟生巧。王玉很快进入角色,经常得到老同志和病友的表扬。

因表现突出,很快她被调去了重症监护病房,在那里她更是勤学好问,兢兢业业。记得有次刚下班,科室收治了一名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重病人,王玉当时已经脱下了工作服准备赶回家的公交车,但见此情景,王玉立即又穿回工作服,和夜班同事一起抢救病人,一直忙到晚上八点多,才离开了科室。

大胆与细心,抗疫一线彰显英雄本色。王玉出生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家庭:父母都有些残疾,家庭经济状况一直不太好,直到三年前,一家三口才住上了楼房。尽管如此,王玉却性格开朗,从不因为出生在特殊的家庭而感到自卑,总是能阳光的面对生活,求学期间,成绩也一直很优秀。年高考考取徐州医科大学临床护理专业后,她还有幸成为“利群阳光学子”,一次性获得了元的助学金。曾帮助过她的“爱心姐姐”杨翠萍深有感触,她说:“王玉是一个阳光开朗、比较积极向上的一个小姑娘,曾记得年走访结束的时候,她拉着我的手说,我一定会把你的这份爱心传递下去的。”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们经受了一场特殊的考验。面对湖北前线招募志愿者的报名书,她毫不犹豫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报名后的第二天,她就与科室一名95后同事,带着全扬中人民的爱与希望,奔赴抗击新冠疫情的前线——湖北武汉。“要说不害怕,那是瞎话;但从事了这项工作,惟一能做的,就是服从。”2月2日奔赴湖北前,王玉对记者这样说。临出发前,王玉向院党委递交了入党志愿书。王玉跟家人说:“我上了这十几年的学,这次可以把我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感谢曾经有那么多人帮助过我和我们家。”她的行动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到达武汉后,她和同事被分配到武汉医院中法新城区重症监护病房,立即投入紧张的培训中,第三天上午,她率先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病区。面对凶险的疫情,外形柔弱的王玉用铁的毅力坚持着、工作着。“不过是一群孩子,学着前辈的经验,穿着前辈的衣服,走上了前辈的路,扛起了前辈的责任。”这话放王玉身上,很贴切。

最美逆行“90后”

朱玮晔,女,25岁,中共党员,年毕业于江西省井冈山大学,受益于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莘莘汲养,从那时起就默默的把吃苦在前,乐于奉献,记在心上并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满怀热情与希望的她投身到家乡的卫生健康事业中,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员,年抗“疫”战斗中,她主动请战,成为江苏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成员。

一丝不苟的“女汉子”

在工作生活中,她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重症监护室内,接触照顾的重症患者较多,工作需要格外细心,要求也高,在工作岗位,她兢兢业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重症监护室,收治病人不分时间,经常加班加点,她总是随叫随到,甚至三更半夜.....在临床一线工作中,她总是耐心细致的为病人做好病情观察,三查七对从不含糊,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患者。在业务上她不满足于现状,深深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年轻护士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工作中遇到不懂得地方,她总是虚心的向高年资的老师请教,知道医学知识的更新换代快,经常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书籍,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年10月,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导致手部残疾。年轻的她接下了家里全部的生活琐事,医院里有繁重的工作,回家还要照顾妈妈,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而是把自己活成了“女汉子”,无论多苦多累她总是脸带微笑,以温暖的双手和一颗圣洁善良的心,抚慰无数病人,驱散了无数患者身心的痛苦和忧伤,践行者南丁格尔的伟大精神。

患者眼中的“贴心人”

与普通病房不同,重症监护病房为24小时无陪护病房,进入这里的病人,大多都处于半昏迷、昏迷状态,家属又不能陪在身边。此时对患者来说,他们的生命和心灵是异常孤独的。所以,这里的医护人员除了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状况外,还要给病人营造出一种家庭的氛围,让他们体会到家庭所给予的关爱与温暖。朱玮晔始终把病人当亲人一样看待,从不叫名字,都用叔叔、阿姨、哥哥等作为称呼,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提供人性化护理。

每天除了完成对患者的基本治疗后,朱玮晔还帮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主动去熟悉患者病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朱玮晔就开始在病房“转悠”,每遇到需要帮助的患者,就会停下来耐心询问。一般都是过了饭点,患者们都吃完饭后才是她和同事们的吃饭时间。花十几分钟简单吃个午饭,没有休息,便又继续“转悠”,只是这种转悠,不是闲逛,而是要随时随地地干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hs/5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