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呵护骨骼健康!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整复,是整骨复位法的简称,是指在骨折、关节脱位后,医者通过运用手法对其进行整理复位,使骨折、脱位恢复其原来解剖位置的一种治疗方法。作为祖国医学库中的一颗明珠,整复的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千年前,其是历代医家和劳动人民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的总结。周代殇医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在整复学上翻开了新的一页。隋代按摩术盛行。晋代葛洪著《肘后方》、《抱朴子》等书,记载了下颌骨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并倡导用竹板局部外固定治疗骨折。唐代蔺道人所嘱《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为我国最早的骨伤科专著,书中主要介绍了骨伤科的治疗原则、治疗步骤及整复手法。元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一书,论述各关节脱位及整复手法,首创用悬吊法整复治疗脊柱骨折。明代朱橚《普济方》一书,记录了15个部位的骨折和脱位,介绍了用快速牵引法整复颈椎骨折和脱位的方法。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一书,记载了许多整复手法,主张用非暴力整复骨折。清代是中医骨伤科手法发展的全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骨伤科专著,如吴谦等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钱秀昌的《伤科补要》、赵竹泉的《伤科大成》等,都从理论上丰富了中医伤科学的治疗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引下,整骨手法这一祖国医学瑰宝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而郭氏正骨手法整复术,正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济世良术,世代相传医院的无痛整复术,传自平乐郭氏的郭春园。郭氏家族,世居平乐,行善积德,家族中各代均有习医者。到十七世郭祥泰时,因得到高人(武林高僧或乞丐道人)授予的秘方和书籍,通过学习骨伤科著作,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始创了平乐郭氏正骨,并以正骨术著称于乡里。郭祥泰,字致和,人称“老八先(当地人称医生为‘先生’,简称‘先’)”。“老八先”医术精湛,“数十年无一症模糊,无一治而不痊,有病投者独手即愈,富贵贫贱一以待之”。郭祥泰五十无子,为不让郭氏正骨术失传,将正骨医术传于其族侄郭树信。郭祥泰五旬后方得一子,取名树楷,人称“少八先”。平乐东西向居中有两条街,南北向有一条街。郭氏正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堂名,郭祥泰之后,长子“少八先”郭树楷一脉世居平乐中街,承“仁和堂”;其族侄郭树信一脉长居平乐北门里,开“益元堂”。此间民风淳朴,“老辈人都讲修德行,把当医生看作是积德行善的好事,看病不收钱!”郭祥泰之后,平乐正骨分为两支,一支是郭树楷,另一支是郭树信:郭树信→郭贯田→聘三、建三。郭聘三→子郭灿若;郭建三→子郭春园;郭灿若→妻高云峰→子郭维淮→女郭艳丝、郭艳锦、郭艳杏。平乐郭氏正骨,疗法独特、疗效神奇、历史悠久,依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不手术、痛苦小、花钱少、疗效好,逐渐成为老百姓喜欢的骨科医疗方法,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中医骨伤科最大医术流派之一,在国内骨伤医术界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年6月,“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继承创新,全面发展年,医院创建之初,招录门徒、薪火相传,使郭氏正骨技术造福一方百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器械的不断出现,为传统的正骨技术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整复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无痛手法整复术,正是一代代骨医人在继承平乐郭氏正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复技术,其在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及电视X线机指引条件下,以手法整复为主,夹板、支架和新型轻便透气的高分子石膏坚强外固定为辅,内服中药,外敷膏药,动静结合,内外兼治。运用正骨手法在不知不觉中使病人无痛苦而治愈,正是整复的最高境界。其具备“诊及时、治无痛”、“不开刀、风险小”、“恢复快、疗效佳”、“花费低、口碑好”等优点。年,郑州市第一中西联合诊所时期在一代代骨医人的锐意进取下,无痛手法整复术逐年推陈出新、继承发展。在发展临床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革新整复辅助器械,积极申报各项惠民项目。整复专著多部,省部级课题获奖多项(在研省级课题三项),整复牵引车、肩部石膏固定器、改进固定夹板等器械不断革新,为整复的不断发展提供了长足的动力。年,医院年5月,由于无痛手法整复术疗效神奇卓著、特色突出鲜明、内涵深刻丰富、理论系统完整、技术领先神奇等特点,医院成功获批“郑州市中医手法诊疗传承基地(骨伤、推拿)建设项目”,为发展中的无痛手法整复,加注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奋进中的骨医整复人,借着春风,更上层楼,在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急诊科赵家邦
医院位于郑州市陇海中路58号
(B5、B、1、82、五路公交车可直达。陇海路勤劳街站有63路、63路(区间)、Y3、Y15三路公交车可到达,桃园南街站有S和二路公交车可到达。)
门诊预约电话-(上班期间)
住院预约电话-(24小时)
急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