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071.html1.基本情况天智航自主研发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是首家获得CFDA核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是全球第五家取得医疗器械机器人注册许可症的企业。目前,公司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已研发至第三代(“天玑”)并进入市场化推广阶段,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天玑”已医院、医院等74家全国知名医疗机构,累计开展临床应用超过例;天智航下一代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产品“天玑2.0”已处于注册审评阶段,在研项目还包括关节置换机器人、沉浸式体验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包括董事长张送根及总经理徐进在内的高管团队均拥有丰富研发经验,核心技术团队拥有机器人系统设计、临床试验、软件及算法、机械工程、质量控制等多学科交叉行业背景,助力公司骨科机器人的快速研发上市。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天智航长期以来保持大比例战略性研发投入并已开发出三代产品。-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4,、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30%,持续的研发投入确保了技术领先性和产品的不断升级迭代。2.主要产品天智航骨科机器人发展历程:“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由主控台、机械臂、光学跟踪系统、导航定位工具包和手术计划与控制软件组成,操作流程如下:①图像采集:医生借助移动式X光射线诊断设备,基于导航定位工具包中的手术定位标尺对患者进行图像采集。②图像注册:图像经系统传送至主控台,系统软件针对配准特征完成自动识别,并在光学跟踪系统的帮助下,确立患者与机械臂的相对位置关系。③手术规划:医生操作主控台,使用手术计划与控制软件,完成手术路径规划并在主控台模拟测试。④自动定位:医生确认手术路径后,主控台按照指令控制机械臂移动,对手术部位实现精准定位。在手术过程中,主控台通过光学跟踪系统实时监控机械臂与患者示踪器的相对位置关系,实时控制机械臂完成呼吸追踪,有效补偿患者呼吸运动导致的手术定位精度波动,保证手术安全。⑤实施手术:医生根据手术机器人的定位,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定位测试,借助导航定位工具,精准的完成手术操作,并在手术结束后对手术结果进行验证。“天玑”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在一台手术中承担的主要是导航定位的功能,螺钉等耗材的置入过程仍然由医生本人完成:术前:医生通过影像设备扫描患者损伤部位获取患者医学影像,图像经系统传送至主控台并完成识别后医生在机器人主控台进行内固定螺钉的方向、入点、深度等手术设计,完成整体手术规划,并实现机器人运动过程仿真。术中:在手术过程中,机械臂依据医生规划实现精确定位,辅助进行手术;光学跟踪系统进行实时位置监控,一旦出现定位误差,会引导机械臂自动跟踪调整。“天玑”在骨科手术术中所起作用:“天玑”产品优势:临床精度:“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突破了基于在线标定的机械臂与光学导航手眼协同的关键技术,在临床精度上可达到亚毫米级别(<1mm),实现了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实现高难度的上颈椎手术的临床应用。应用领域:“天玑”目前应用于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领域,属于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而MazorRobotics公司的Renaissance、MazorX和MEDTECH公司的ROSASpine产品均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MAKOSurgical公司的RIO应用于关节外科领域。适用范围:Renaissance、MazorX和ROSASpine的适用范围主要在胸椎、腰椎等部位;“天玑”有效解决了骨科复杂手术体位和入路难适配的临床难题,实现机器人在颈椎、骨盆、股骨颈、胸腰椎等部位的临床应用,实现了手术适用范围的多覆盖,即覆盖骨盆、髋臼、四肢等部位的创伤手术及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医学影像与配准方式:“天玑”实现了对X光、CT、CBCT的兼容,并通过图像配准技术实现骨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可使用术中3D、术中2D等多种影像模式,相较于海外企业所使用术前3D或术中3D图像方式更加灵活。根据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已录入的信息统计,截止年末,天智航的骨科机器人产品已累计实施5,例手术(创伤骨科手术2,58例,脊柱外科手术2,例),医院实施例(占比88%),医院实施42例(占比12%);手术量前三的省市分别是山东省(累计开展例),北京(累计开展例),广东省(累计开展例),所涉及到的手术类型主要为创伤骨科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和脊柱螺钉内固定术;随着临床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开展医院数量和单机手术量均持续提升。3.经营情况公司收入端由骨科机器人、配套设备及耗材、技术服务和手术中心专业工程构成,其中骨科手术机器人为公司核心业务,-年分别实现收入.22万元、.42万元、.9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75.%、78.7%、95.15%;年、年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78.13%和11.30%。天智航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形成了“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年公司主营业务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毛利率分别为87.5%、89.97%和88.3%,维持在较高水平,体现公司产品的技术先进性、较好的产品竞争力和定价能力,以及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公司整体费用率保持较为稳定状态,对于研发始终保持高投入,近三年研发营收占比均超过30%。4.行业基本情况(1)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处于快速增长期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是集医学、机械学、生物力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医疗器械产品。完整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是由计算机集成的手术系统与医疗机器人组成,能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上为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供支持,有效提高手术诊断和评估、靶点定位、精密操作和手术训练的质量,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以临床医学应用角度分类:现阶段,医疗机器人尚无法全流程、全自动的实施手术,手术过程中仍需要医生的介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Robotics》对医疗机器人的自动化程度进行了定义,分为个阶段。目前天玑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处于机器人辅助(第二阶段)向任务自动化(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与国外主流产品处于同一阶段。据普华永道咨询的数据,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在亿美元,综合内外部环境分析,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估计将保持约为11%的复合增长率。预测到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可实现超过58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其中美国和欧洲分别占据全球医疗机器人3%和25%的市场份额,而亚太地区市场份额只有12%,但医疗机器人装机量和手术数量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2)骨科市场快速增长,机器人手术替代空间广阔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包括机械系统、影像系统、计算机系统三部分。规划导航定位机构一般是由测量仪器、传感器、定位仪等计算机软件构成;手术执行机构主要依靠机械系统相关运动单元;建模与规划阶段主要依靠影像系统完成图像的采集、处理与特征分析,确定手术实施策略。传统骨科手术方式易受到患者体位定位、手术器械控制精准度及医生个人经验和疲劳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难以精准完成手术规划,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术者进行操作,手术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得到提升。随着骨科机器人的不断升级,可承担的术式也在不断扩展,以“天玑”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为例,作为国际首台通用性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可完成脊柱、骨盆、四肢骨折等多种手术,适用于创伤和脊柱微创术式,已覆盖骨科45%以上的手术适应症。对于目前庞大的骨科手术量,骨科机器人手术替代空间巨大。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临床使用方面,脊柱、髋关节、膝关节等手术已有丰富术式,同时手术量也有快速提升,在欧美国家手术快速放量的同时,亚洲地区如日本、中国等地区也开始逐步进入骨科机器人时代。外向的孤独患者B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hs/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