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入了高科技时代,
智慧医疗正逐渐造福患者。
康大夫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我省新添了一个灵活、精准、
不知疲倦的“独臂侠”,
意味着我省的骨科手术进入了新时代......
王先生双下肢麻木一年多了,近一个月来,左手也开始麻木,并且越来越严重。来到安医大一附院脊柱外科检查,诊断为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脊髓与上胸段脊髓存在严重压迫,需行颈椎和上胸段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
1月3日上午,42岁的王先生在安徽医院骨科接受了手术。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手术医生团队里,一位灵活的“独臂侠”忙忙碌碌,大显身手。它叫“天玑”,是最新的第三代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它的出现,标志着我省骨科手术迈入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时代。
破解“三大难题”“骨科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骨科手术的操作像是在一个四壁都很坚硬的暗箱内进行,视野和角度都存在一定困难。”
安医大一附院骨科主任申才良教授介绍说:“骨科手术有三大难题:视野差、难精准、不稳定。”
视野差——人眼无法“透视”看到骨骼的内部结构;
难精准——打螺钉时,人手的稳定性和操作精确度不够;
不稳定——人手在控制力、稳定性和重复性操作方面都存在不足。
有了最新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进行深层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可以将虚拟的手术计划转变为现实的空间位置,手术路径更加精确无误。螺钉适合的长度、宽度、进入骨骼的角度,“天玑”都能准确计算,精度可以达到0.8毫米。对于脊柱及四肢创伤都有其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带你深入了解“天玑”“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机械臂主机、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车构成。从仿生学的角度来形容,这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代表着机器人的“眼”、“手”和“大脑”。
“眼”——光学跟踪系统
不仅透视洞察着骨骼的每一个深处,还实时监控每一个手术环节;
“手”——机械臂
6轴的设计兼顾了运动灵活性和操作稳定性,且能达到亚毫米的精度;
“大脑”——主控电脑系统
智能传达着医生的想法给以上两个设备,帮助医生进行“路径规划”。
“天玑”用它的“透视眼”对患处进行三维影像扫描,结合计算机导航系统设计钉道,然后用人力无可比拟的“稳定手”将手术工具精准定位到手术位置,再进行一系列的进钉、固定工作。同时,导航系统实时监控手术全过程,跟踪患者术中的移动,机器人手臂位置自动补偿,保障手术路径与计划路径一致。
“天玑”具有哪些优势1、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患者的软组织损伤小、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
2、减少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脊髓、血管损伤风险。
3、不需要反复透视来确定进钉位置,减少了70以上的术中辐射,医生与患者受到的辐射伤害大大降低,也降低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4、对于上颈椎疾病、脊柱畸形、脊柱翻修、骨盆及髋臼等常规手术难以置钉的患者,以及一些因骨质疏松而不便进行多次进钉尝试的患者极为有利。
5、“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具备外部通讯系统,可以通过远程的服务平台提供智能医学技术培训、远程手术指导等服务。
吃火锅啦!糖尿病患者担心血糖会升高,学了这几招一样饱口福
如何面对孩子返校后的流感风险
健康生活打开方式
睡眠中的“运动”
感冒的“三个真相”
冬季跑步指南
声明:凡转载“健康安徽HealthyAnhui”稿件,请注明出处。
康大夫和安小护的形象归“健康安徽HealthyAnhui”所有,侵权必究。
主编∣陈旭责编∣张瑞李建德组稿∣吴鹏伟张薇
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康大夫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