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形成包括三方面主要因素: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流淤滞以及高凝状态。凡涉及以上因素的临床情况均可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静脉内膜损伤因素:创伤、手术、化学性损伤、感染性损伤等。
静脉血流淤滞:既往VTE病史、术中应用止血带、瘫痪、制动等。
高凝状态:高龄、肥胖、全身麻醉、中心静脉插管、红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等。
这三方面因素常同时存在于患者中,如创伤尤其是骨折,可直接或间接导致静脉血管壁破裂或刺激。制动、卧床、瘫痪以及出血性休克等容易导致静脉血流淤滞,最后,血液高凝几乎从患者伤后即刻开始。
1.体位因素由于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长时间的被动体位,诸如内旋、内收、屈膝等,可能引起血管长时间旋转和牵拉,导致血管损伤和静脉血流不畅,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手术方式Fujita等研究认为,骨科大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影响术后VTE的发生率。Piovella等通过观察例骨科大手术患者,证实TKA(53%)术后DVT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HFS(47%),而THA(39%)最低。
3.手术时间根据《骨科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度》的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时,手术时间大于45min,VTE的危险性将明显增加。按患者的手术时间<30min、30~60min、>60min分组,DVT的发生率分别为2.13%、29.79%、68.08%,其中发生肺栓塞的患者手术时间均>75min。因为手术时间的延长不仅增加了手术创伤、感染的可能,加重术后炎症反应,而且会延长麻醉时间及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导致VTE的发病风险升高。
4.麻醉方式目前的报道显示,我国骨科大手术硬膜外麻醉术后VTE发生率(6.9%~10.5%)低于全身麻醉(27.91%~49.1%),但Macfarlane等的荟萃分析却得出不同的结论,认为无论是全身麻醉还是局部麻醉,均与VTE的发生率无关。Macfarlane对此分歧进行了分析,首先选取的文献中有5项未进行常规抗凝,可能导致两种麻醉方式下VTE发生率均普遍增加;再者,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DVT形成的高发期是术后24h内,而不同的麻醉方式首次使用抗凝药物的时间也不一致,影响了术后VTE的发病率。5.止血带部分学者认为,止血带能够增加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是,陆军等对TKA患者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虽然止血带有增加VTE发生率的趋势,但两组患者VTE发生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主要考虑不同研究间存在诸多混杂因素,如手术方式不同、止血带的压力及持续时间不同、有无原发疾病等,还可能是样本量和地区间差异影响了研究结果。6.骨水泥有研究指出,骨水泥是骨科大手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不会直接引起VTE发病率的增高。VTE的发生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骨水泥只是其中的一个危险因素,手术时间的延长及失血量增多都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7.输血输血能够增加术后VTE的发生风险,与输入血液中可能含有颗粒、细胞碎片,进入人体后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诱发血栓形成有关。
一体化平台以“个性化治疗模式”为特色,入院后根据您的症状,严格分型,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制定治疗方案。提倡“能简单、不复杂”的人性化治疗原则,使其创伤更小、花费更少、恢复更快、疗效更好。全方位解决您的问题,最大程度保护您的劳动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您的医疗费用,让您明明白白治病,健健康康出院。
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