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以航天智航之行,走近骨科手术机器

白衣以航

天智航之行,走近骨科手术机器人

年7月17日,继参观机器人研究所后,白衣以航实践队来到了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走近手术机器人。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INAVI)是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联合认定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百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注册资本万元,并在年3月完成北京市政府股权投资。

TINAVI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科导航机器人,拥有多项医疗机器人核心专利,“骨科导航机器人”荣获年中关村十大创新成果奖。

TINAVI获得了我国第一个医疗机器人产品注册许可证,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骨科机器人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天玑”手术机器人系统

首先

公司的产品经理徐子昂老师热情接待了实践队员们,并就公司发展历程、医疗机器人发展概况及公司代表产品“天玑”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徐经理着重介绍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三大优势:精准、微创、低辐射。

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可达亚毫米级,达芬奇机器人曾剥开葡萄皮又将其缝合,足可见机器人手术的精准性。

微创则带来了手术上的全新理念。手术机器人通过X光机进行实时监控,与完全暴露病灶后进行手术的传统理念相比,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的优势。

实验数据表明,机器人组的平均透视时间是7.41秒,而作为对照组的传统手术是1分40秒,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辐射的危害。

接下来

徐经理的介绍帮助队员们对手术机器人的优势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建立对手术机器人的直观认识,徐经理带领队员们来到现场,亲自进行演示。

徐经理结合现场的产品为队员们介绍了“天玑”手术机器人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前文有大图哦)。主控台机帮助医生完成手术规划,光学跟踪系统实现动态实时监测,机械臂保障精准的手术操作。

此后,现场的老师对“天玑”手术机器人各部分的技术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而队员们也在老师的帮助下体验了手术方案的规划过程。

手术机器人的工学之美深深感染了队员们,交流环节,队员们针对手术机器人的技术难点、研发趋势等感兴趣的问题积极提问,得到老师们的一致赞许。

最后

实践队有幸邀请到天智航研发总监徐进老师进行专访,通过专访,队员们对现存的疑惑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部分采访内容截取如下:

Q

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现状吗?

A

现在手术机器人分两大类,一大类主要是达芬奇这种,它基于腔镜,应用于一些胸腔手术。另一大类主要是骨科手术机器人。骨科有三个比较大的领域,一个是创伤,一个是脊柱,一个是关节硬化。这三个大领域都有相应的手术机器人,比如我们公司的“天玑”手术机器人主要就应用于创伤和脊柱手术。

Q

您认为手术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有哪些需要提升的部分呢?

A

其实还是很多的,手术机器人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只是刚刚开始。第一,机器人和人的协调性还不够。第二,它的智能水平,也就是自动诊断、自动操作、自动执行的能力还有欠缺。第三,它和一些新型传感器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导致它的安全性还相对较弱。所以我们认为未来机器人可能还得有至少二三十年的发展,还有非常多的路要走。

Q

您从事医工交叉方向这么多年有没有一些深刻的感受可以和我们分享呢?

A

我觉得医工交叉方向很重要的是一种系统思维的能力,这和我们多学科融合的学习内容是分不开的。医工交叉方向你们可能单一能力不是那么突出,但是我认为只要是坚持这个医疗健康这个大领域,坚持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坚持补充不同的知识短板,齐头并进的生长,相信你们在未来都能有很好的发展。

至此,医疗机器人领域暂告一段落

实践将来到康复、运动与健康领域

——实践下一站:博迪加科技有限公司

欢迎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qx/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