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快报青大附院成功完成全流程覆盖机

医院订阅哦!

前沿快报

3月6日上午,医院医院副院长、关节外科主任张海宁教授主刀,关节外科团队通过TRex-RS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成功完成了全流程覆盖机器人辅助髋关节置换手术。

REC

人机交互,适应证广泛国产机器人成功处理复杂病例手术患者为41岁中年女性,入院前罹患股骨头坏死已有二十多年,患者的股骨头包括髋臼侧长了大量的骨赘(即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消失,同时伴有严重的跛行、疼痛和功能障碍。关节外科手术团队通过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准确恢复其下肢长度,患者获得正常的行走步态,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张海宁告诉记者,通过术中的实时测量数据,获得了与术前规划完全一致的效果。患者下肢获得了完全的等长,而且假体在机器人辅助和医生操作下,完全实现了术前模拟的假体位置,包括各项参数,如髋臼杯的外展角、前倾角、股骨假体的前倾角以及股骨假体柄在髓内的位置、下肢的联合前倾角和下肢长度等,完全达到了术前规划的结果。此次国产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覆盖机器人的使用达到了预期效果,手术圆满成功。灵活、精细、准确手术更安全、患者恢复更快速TRex-RS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如何让手术更安全、更准确呢?此款机器人上有两个按键,其中一个是瞄准键,通过3D实时瞄准跟踪技术,机器人会主动告知主刀医生正确的参数。当手术医生的操作超出机器人预先规划的控制范围时,机械臂会自动停止操作,此时若想人为推动机械臂是无法实现的,同时系统会给予医生一个警告或一个提示,从而大大减少医生主观错误发生几率,来避免一些人为失误和严重后果。传统的纯人工手术后,因为各种复杂的综合因素,有的患者会出现脱位或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下肢不等长等问题。而机器人会告诉医生,假体安放完毕后与对侧相比术前的状态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与术前规划对照产生的区别。机器人的及时提醒使医生可预见患者手术后的结果,因为精准和稳定,让医生在手术中能够变得更加有信心,从而让医生放心大胆地进行手术操作。通常,患者第2天就可以下地行走,2-3周即可实现完全负重,帮助患者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历时6年科技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机器人填补行业空白张海宁介绍,本次手术使用的国产的TRex-RS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是医院关节外科参与合作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高新技术。该TRex-RS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与现有的国际上的机器人相比具有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全流程覆盖整个手术的所有环节,包括股骨颈的节骨、股骨侧的髓腔锉打入、假体的打入、髋臼侧的磨锉和假体的打入等。“目前国际主流的大部分机器人仅能操作髋臼侧,对于股骨侧来说,无法实现人机交互。从这个角度来讲,此款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填补了目前国际上的行业空白。另外,TRex-RS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还具有其他3方面优势:手术方案规划时间缩短至2小时;手术操作简单易行,采用双机体设计,无线连接,脚踏控制,不但节省空间还可消除线缆障碍;采用灵活的七轴设计,无需改变机位,实现髋臼侧和股骨侧全域辅助手术。”张海宁介绍说。

来源

青岛新闻网

编辑

王宇

制作张胜杰

执行主编

郝金刚

主任

聂庆喜

审核

王汝斌

投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qx/5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