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医院刘文革教授带领他的团队连续完成三台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成功为三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解除疾患。
40岁的郑先生来自福州市,8年前出现右侧大腿疼痛并伴有下肢麻木,久坐和行走不便,疼痛长期反复出现,虽然经常到一些康复机构做一些理疗,针灸,但效果都不尽人意,这2个月来疼痛突然加重。病痛的折磨使他彻夜难眠,无法入睡,经过熟人介绍来到福建医院骨科就诊,找到了刘文革教授。
腰椎MRI示L5-S1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压迫S1神经根
刘教授根据患者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患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考虑患者年纪轻,建议其在椎间盘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入院第三天,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刘教授及时为患者进行了椎间盘镜下微创手术,“手术缺口小,只需打一个小孔,1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将突出椎间盘清除干净。”
刘教授说,椎间盘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具有以下优点:1、多人可视:显微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只有主刀一人可以看到手术视野,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主刀、一助、二助都可以在显示屏上看到手术视野,可以多人互相商议决定手术方案,大大降低损伤神经根可能性。2、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切口只有硬币大小,对腰部肌肉及椎体骨性结构破坏小,术后一周即可拆线出院。3、手术费用较传统手术低。
刘文革教授及其团队术中场景患者郑先生说:“做完手术三小时后,我顿时觉得右侧大腿就不痛了,忙给家里人和朋友打电话,他们都说咋能恢复这么快……”
紧随郑先生的脚步,同样受到疾病困扰的季先生以及来自武夷山的蔡先生也打听到刘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精妙技术,相继找到了刘主任,并为他们安排了术前检查。2天内,成功完成三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后三名患者腰背部及腿部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
术后切口仅1元硬币大小
上百名患者已做手术
刘文革教授说,由于椎间盘镜技术是脊柱外科的微创手术,不需要像传统手术那样破坏大量正常的脊柱结构,相比传统手术具有损伤小,对神经根影响小,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和病人康复快花费低的特点,目前该院开展的椎间盘镜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据了解,自该院骨科成功实施椎间盘镜技术以来,目前已对上百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了这项手术。 刘文革教授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造成临床常见腰腿痛的主要原因。腰椎间盘是由纤维环包裹髓核构成像垫片一样避免相邻椎体的硬碰硬,吸收冲击和震荡,长期受到人体上半身重量的压迫,特别在做前屈,后伸及旋转等动作会加重椎间盘的磨损退化,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或硬膜囊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腿痛的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80%。 专家建议
刘教授提醒: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间盘长期慢性退变基础上量变到质变现象,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对椎间盘的损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