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洁净手术部的组成
洁净手术室1级、2级、3级、4级、负压(正负压转换)
传染性疾病或对传染性病人作手术时,要在负压(或正负压转换)的手术室中进行。
(二)手术室的级别划分洁净手术室的级别
洁净辅助房级别CFUColong-FormingUnits
沉降法细菌浓度depositingbacterialconcentration
浮游法细菌浓度airbornebacterialconcentration
洁净区的其他参数
手术室工作区高度(mm)要满足平均风速(v)和换气次数(k)。
眼科手术室工作面高度的平均风速比其他低1/3(0.18~0.22m/s),与手术室相通房间的T.Φ应与手术室相同。
注:国外为m3/人.h,德国要求最小新风m3/人.h(每间手术室),高级别手术室送风天花3m×3m,送风风速0.38m/sec(风量m3/时左右)。
(三)压力控制1、高洁净度的压力低洁净度的压力,但≯30Pa。
2、相同洁净度房间之间的压差≥0Pa,向外流。
3、产生有害气体(麻醉剂、严重污染)要相对负压(与相邻房间)。
4、洁净区的压力非洁净区压力,压差10Pa,洁净流向非洁。
5、洁净区对室外压力≥15Pa。
(四)手术室的平面布置及室内装修建筑:
①手术部自成一体并与外科护理临近,与放射、病理、消毒、供应、血库相近。
②手术部分为洁净区和非洁净区,其中间应设缓冲间(传递窗),洁净区之内不同级别宜分区设置。
③手术部的平面布置应:功能流程短捷、洁污分明、便于疏散。单廊式应具备污染物就地消毒打包措施,加强消毒灭菌。双廊(三廊式)分为洁净走廊和清洁走廊,可洁污分流,人物分流。
④Ⅰ、Ⅱ级手术室应设在干扰最少的区域内,污染负压或正负压转换手术室应设在进口附近,有独立的缓冲间,应对周围干扰最小。
⑤净化通道应连续,不应被非净化部分切断。
⑥人、物电梯不应设在洁净区,若只能设在洁净区时,出口处应加缓冲间。
⑦换车时应设缓冲间。缓冲间的净化级别与高洁净区相同。
⑧刷手要适当集中,2~4个手术室设一间刷手间。
装修:
①踢脚与地面图纸R≥40mm,其他交界处应为小圆角或90o角,踢脚凹进墙面或与墙面平。
②通道两侧设防撞带。
③手术室高度2.8~3.0m,手术室门净宽≥1.4m。
④手术室地面应防静电。
⑤手术室应无窗,洁净辅房Ⅲ、Ⅳ级可有双层密闭窗。
⑥各种管线应暗装。
(五)手术室内的配置
①无影灯:1套/间,宜多头,调平板的位置应在送风面之上距送风面≥5cm。
②手术台:1台/间,手术室中心接长轴布置。
③计时器:1个/间,多用(麻醉计时,手术计时兼用,时、分、秒清晰,能控制,电源绝对保证,距地2m高,患者看不到的地方。
④医用气源:2套/间,分别设在手术台病人头部的右侧顶棚和设在靠近麻醉机墙下面距地1~1.2m处。
⑤麻醉气体排放装置:1套/间,设在病人手术台头部侧。
⑥免提1部/间。
⑦观片灯:3联/小间、4联/中间、6联/大间,嵌在术者对面的墙上。
⑧清洗、消毒、无菌装置:1套/两间,可放在手术室,也可集中设在手术室的准备室或消毒间。
⑨药品柜、器械柜:1台/间,嵌入病人脚部侧墙内方便之处。
⑩麻醉柜:1台/间,嵌入病人头侧墙内,方便操作的部位。
11输液导轨吊钩4个:1套/间,手术台上方顶棚,与长边平行,长≥2.5m,间距≥1.2m。
12记录板(书写台):1个/间,暗装翻板式。
长()宽,打开后距地1,折后墙平。
13冷暖柜:根据需要设置,冷柜4±2℃;暖柜50±2℃。
14送风天花:≥×2=6.24m2,Ⅰ级手术台正上方。
≥×1=4.68m2,Ⅱ级
≥×1=3.64m2。Ⅲ级
注:极易误导,有些单位(工程公司)在投标书中Ⅰ级级手术室取6.24m2天花面积作为设计计算依据,送风量6.24m2×0.35m/sec×=7m3/h,送风量小30%~35%。
(六)净化空调①系统方案:
●新风集中处理,设粗、中、亚高三级过滤。
●循环空调机组,Ⅰ、Ⅱ级手术室独立一对一(1拖1)。
Ⅱ、Ⅲ级手术室可2~3间合一套(1拖2或1拖3)。
●排风各手术室独立设置。
●手术室空调与辅房空调系统应分间设置。
●Ⅰ、Ⅱ、Ⅲ手术室送风天花集中布置。
②空调器:
●三级过滤,粗放过滤器装在新风口,中效过滤器装在正压段,高效过滤器装在末端。
●手术室专用空调,不能采用普通空调和盘管。
●不能用淋水和水加湿,用电极电热加湿或蒸汽加湿。
●耐腐耐消毒材料制(内表面为不锈钢),顺利排水,有防倒吸和顺利排水措施。
●风速2m/s,漏风率1%。
●不能用木柜过滤器。
③新风:
●新风量,Ⅰ级0m3/h,Ⅱ、Ⅲ级m3/h,Ⅳ级m3/h,以补充排风,维持正压,保证人员60m3/h。
●新风口有粗过滤,有防雨措施,进风速度3m/s。
●新风口设在高于地坪5m处,与排风口距3m。
●新风管设定风量阀和电加热器。
④排风:
●排风量m/h间。
●排风管上装高中效(亚高效)。
●排风口直通室外。
●手术室内的排风口设在病人头部侧的顶上,排风速度3m/s。
⑤回风:
●双侧下回风,上mm,下mm。
●回风口风速1.6m/s。
●回风口百叶竖放,回风口设中效过滤器。
医院洁净手术室的设计(一)、写在前面0年10月我国卫生部颁布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接着在2年12月我国建设部又颁布实施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2;“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实施不仅医院洁净手术部的设计建造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的建设和发展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各省、医院都在建造或筹备建造洁净手术部,一些中、小医院也着手准备这一项目,具不完全统计全国医院大约有15多个(其中省、医院有0多个,医院有多个),假定其中50%医院要新建或改建洁净手术部(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就将有0医院要进行洁净手术部的设计和建造。到目前已经新建、改建和医院大约只有0多家,还有近家医院还要进行这一工程。假设每年有家医院要建洁净手术部工程,每个洁净手术部有不同级别的洁净手术室10~15间和一系列配套的辅助洁净房间,每个洁净手术部的建造投资约万人民币,那么每年全国洁净手术部的市场将达40亿人民币,而且要持续发展15~20年。因此,设计好、建造好、使用好、医院洁医院广大医护人员的任务,而且是洁净手术室设计和建造人员的重要任务。
(二)、洁净手术室的发展
首先建造洁净手术室的目的就是采取适当的空调净化措施降低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浓度,改善手术室的环境条件,减少手术的感染率。
在18世纪以前,医院的概念,到了年法国建立了医院,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才正式产生了。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感染率,医学专家们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奋斗和努力,到了年世界上第一个洁净手术室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爱尔巴医院正式宣告建成。这一创举开创了洁净手术室的先河。它是一个垂直单向流的手术室,当时惠特康伯医生用一个10英尺×10英尺带有高效过滤器的天花板静压箱和一个围绕手术床的塑料帘子做成的垂直单向流洁净手术室。同年,在英国著名的查恩利医生为了避免髋关节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首先明确地提出了单向流在手术室中应用的理论,即在手术床的上方用一块带小孔的天花板来产生垂直单向流,使经过高效过滤器的洁净气流穿过带小孔的天花板覆盖手术区。后来又经过各国医学专家10多年的努力、改进和完善,其中包括手术服的型式改进和材质的变革,使手术的感染率由过去的31%下降到1%以下。到年美国已建成洁净手术部多个;日本自年到年5年间建成洁净手术部多个。
我国第一个洁净手术室是医院改建成功的。是一间水平单向流的洁净室。医院新建了有13间非单向流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房的洁净手术部。医院的手术部大规模地采用低级别非单向流洁净手术室的先例。接着医院、医院也先后建造了垂直单向流的洁净手术室。改革开放近20医院洁净手术部大发展的时期,到现在已有0医院(大多在沿海发达的省市)建成了洁净手术部。
(三)、洁净手术部的建设标准
在年以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和建设标准,当时一般都参考美国宇航局(NASA)标准NHB.2。年美国外科学会手术室环境委员会制订了推荐性的标准,接着英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都制订了洁净手术室的标准和有关规范。在我国年颁布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技术标准”;0年颁布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2年又颁布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2。
表1.美国宇航局(NASA)标准NHB.2
表2.美国外科学会手术室环境委员会推荐标准(年)
手术室级别
悬浮菌允许浓度
应用场合
Ⅰ
35个/m3(1个/英尺3)
洁净手术(人工器官移植)
Ⅱ
个/m3(5个/英尺3)
准洁净手术
Ⅲ
个/m3(20个/英尺3)
一般手术
表3.日本手术室分级和设计要求(HEAS-02-)
表4.瑞士、英国手术室菌落标准
手术室级别
瑞士标准SKI()
悬浮菌允许浓度(个/m3)
英国标准DHSS(,)
悬浮菌允许浓度(个/m3)
Ⅰ
10
20
Ⅱ
Ⅲ
/
我国洁净手术部用房分级如下(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2):
表5.洁净手术室分级
表6.主要洁净辅助用房分级
等级
辅助用房名称
Ⅰ
需要无菌操作的特殊实验室
Ⅱ
体外循环灌注准备室
Ⅲ
刷手室、消毒准备间、预麻室、一次性物品、无菌敷料及器械与精密仪器的存放室、护士站、洁净走廊、重症护理单元(ICU)
Ⅳ
恢复(麻醉苏醒)室、更衣室(二更)、清洁走廊、
表7.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
表8.洁净辅助用房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
注: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数值。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表9.洁净手术部用房主要技术指标
(四)、洁净手术部的整体规划
医院是一个整体是由多个部门科室组成。包括有:门诊部、住院部。又分内科、外科以及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血液、皮肤、眼、口腔、耳鼻喉、放射等科室,还有实验、化验和管理部门等。洁净手术部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洁净手术部而言它又是一个整体,它是由洁净手术室(包括有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Ⅱ级标准洁净手术室、Ⅲ级一般洁净手术室、Ⅳ级准洁净手术室和正负压转换手术室等)和洁净辅助用房(其中包括Ⅰ级无菌操作特殊实验室;Ⅱ级体外循环灌注准备室;Ⅲ级刷手室、消毒准备室、预麻室、一次性物品、无菌敷料、器械、精密仪器存放室,护士站、洁净走廊、重症监护室(ICU);Ⅲ级恢复室、更衣室(二更)和清洁走廊等组成。
医院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防止术后的感染,医院整体布置时要使洁净手术部自成独立的一个区,而且使之远离污染源以保持洁净手术部的环境质量。但洁净手术部又不是孤立的与其他相关的科室如病理科、血库、外科病房、重症监护室(ICU)以及无菌器械敷料供应和废弃物的处置等部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保障手术部的必须。
在洁净手术部进行整体规划时,要做到洁污分明、工艺便捷;人流、物流、洁流、污流明确,尽量减少交叉污染。洁净手术室尤其是Ⅰ级、Ⅱ级等高级别的洁净手术室要设在干扰少、人流少、污染少的部位,而且还要考虑到手术用洁净物品、器械等的供应和术后污物的处理的方便;而污染手术室和正负压转换手术室要远离高级别洁净手术室,不能给其他洁净手术室造成污染。在平面规划时要将洁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以及其洁净手术部的用房按:洁净区、一般洁净区、准洁净区和污染区严格分开;洁净区和污染区之间一定设有缓冲间隔断。医院的各个部门和人员都能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按避免交叉感染的要求,洁净手术部的人流、物流可按以下顺序布置:
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用电梯→人身净化(换鞋、更衣、浴厕、二次换鞋、二次更衣)→洁净走廊或洁净辅助用房→刷手室→洁净手术室。
手术患者●患者用电梯→换车间→洁净走廊→洁净手术室。
洁净物品包括:一次性物品、无菌敷料、无菌器械、精密仪器等。
●无菌物品库→洁净物品电梯→洁净物品暂存室或中心供应室→洁净手术室。
污染物品包括:一次性使用污染物品和重复性使用的污物和器械。
●一次性污染物品→手术室→清洁走廊→打包间→污物电梯→集中销毁处。
●重复性使用物品→手术室→清洁走廊→打包间→污物电梯→集中清洗、消毒、灭菌→无菌物品库。
(五)、手术室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手术室的污染源主要有来自外部和来自手术室内部的两部分:
1、来自外部的污染源主要是送到手术室的新风。具统计室外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的数量大约为1~0个/英尺3,而且这些细菌和微生物大多都附着在灰尘粒子上,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也不相同。由于风沙、风暴、汽车、工业生产排出的浓烟、火山烟灰……等原因室外空气的污染日趋严重。而且,这一污染已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福利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已不能认为室外空气尤其城市的室外空气就是比较洁净的空气了。
有资料介绍,由于运输车辆、火力发电站、工业生产、垃圾焚烧、冬季采暖等因素,美国每天向大气中倾泻的废物大约高达0吨,而且还不断地增加。这些废物绝大部分是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CxHy)……。其中颗粒状废物占10%,而细菌和微生物就附着在这些灰尘颗粒上。为此,“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2要求送入洁净手术部的新风必须经过粗效、中效和亚高效空气过滤器三级过滤才能达到预净化目的,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为了节能,充分利用循环风也是经济的、合理的、可靠的。
2、来自洁净手术室内部的污染源,主要是手术的医生和护士、手术的患者以及手术过程的产菌产尘。
①、最大的内部污染源是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等人,他们的衣服、皮肤和呼吸都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细菌,产生灰尘和细菌的数量与他们的着装、动作的强度和频度、医生的技能、消毒的程度以及全面管理的水平有关。手术室内医护人员产生的灰尘数量可高达1,,个/英尺3。其中不善的管理可能占产尘量的一半以上。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除穿贴身内衣外要全部更换手术室专用的服装、帽子、口罩和鞋。帽子要把头发全部覆盖并尽量减少外露的皮肤,手术的动作要轻,手术器械的传递要稳、准。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都筑正和先生调查的资料给出了手术室医生的散菌量如表10所列。
表10.手术室内医生的散菌量
实测者姓名
散细菌量
RiemeSnider
~00个/分.人
Austin
0~00个/分.人
Duguid
打喷嚏
5~00个/次
咳嗽一次
0~个/次
从1数到
0~30个/次
因此,要加强医护人员的管理,要制订“手术室行为指南”,医护人员要注意不能在送风气流的上风侧活动,不要破坏单向流的气流流型等。
②、患者也是细菌和微生物的散布者。
③、手术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和灰尘,当手术人员用物品覆盖患者时以及手术过程中器械交接的时候,手术台附近的灰尘浓度就会高达~个/英尺3,这些产尘量主要是无菌纱布产生的,如果无菌纱布稍稍潮湿其发尘会减少一半。当做“人工股关节置换”手术时产生的灰尘量大约为0~个/英尺3(≥0.5μm),在用电钻时灰尘浓度可高达,个/英尺3(此数据为日本井上宇市先生测试)。
④、手术室内附着细菌灰尘大多聚集在地板上,它们随人员的活动和气流的拢动会上升到空气中成为二次污染源。
3、医院的感染途径
①、外因感染:首先,由于接触灭菌不良的手术器械、麻醉器械、手术,巾和洗手用水造成感染;其次,由于管理不善手术室产生负压,污染的外气渗入造成的污染或送风过滤不善造成感染;第三,是医护人员的服装、皮肤、呼吸、飞沫等带给手术室空气的悬浮菌、落下菌、飞沫核等与患者接触造成感染。
②、内因感染:患者的自我感染。
(六)、洁净手术室的气流流型洁净手术室送风气流的流型在国内外主要有垂直单向流、水平单向流和非单向流等。在我国“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2中规定:Ⅰ级洁净手术室的级洁净区域(手术区)的气流必须是单向流(垂直单向流),而且高效过滤器的满布率应为75%~85%;对于Ⅱ级、Ⅲ级和Ⅳ级洁净手术室的手术区是低于级的洁净区,其气流流型为非单向流,但送风口宜设在手术区的上方,高效过滤器宜集中布置在手术区上方的送风口处,要求洁净的气流覆盖手术区,使手术区获得最佳的净化效果。
1、单向流洁净手术室
实验证明:在各种不同的送风速度情况下,垂直单向流比水平单向流手术室的细菌浓度低。断面风速在0.3~0.5m/s时较为理想。在这一断面风速的条件下,从手术创口处采集的带菌粒子来看垂直单向流是非单向流除菌率的35~90倍;而水平单向流的除菌率仅为非单向流的11倍。实验表明,如果再提高单向流的断面风速,其除菌效果的提高并不十分显著。
单向流气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手术台附近的微生物浓度降到很低,并使诱导来的未经消毒灭菌的污染空气最少,手术区空气污染造成的危险降到最低。为此,这种单向流气流应满足如下条件:
①、手术台附近的气流必须保持单向流。
②、到达手术区的气流必须是无菌的洁净气流。
③、经过手术台上方的气流速度宜在0.3~0.5m/s。
④、气流要保证手术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合适的理想的范围。
通过实验表明,在垂直单向流洁净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时,由于有手术台、患者、手术医生、器械、无影灯等对气流阻碍作用,使需要保持无菌条件的创口区域的气流产生了拢动,最大的阻碍是手术医生,而且手术医生还必须在创口旁进行手术。从浮游细菌的浓度来看,在手术医生稳定地散发细菌的情况下,垂直单向流在手术创口区受到干扰会产生横向甚至逆向的污染。因此,有了垂直单向流洁净手术室以后并非万事大吉了,在卫生学方面决不允许有任何放松,不仅要控制手术室内的人数,而且要限制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的位置和动作,更重要的是加强管理,使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按规定着装,进入手术室的物品、器械要灭菌和消毒。国外有关的医学专家认为:新建或大规模改造建筑的洁净手术室采用垂直单向流气流流型是适当的合理的,但是改造或改建的洁净手术室,由于受到某些限制以水平单向流为好,但水平单向流流型的净化效率较低,还尚须配有较好的专用手术服装。
表11.不同断面风速下单向流比非单向流对手术室内细菌和灰尘的净化率的比
2、非单向流洁净手术室
最初在二十世纪60年代,医学专家发现,在手术室中采用高效过滤器过滤的强制气流对抑制和消除室内的细菌有很好的效果,用10次/h到40次/h换气的非单向流流型的洁净空气可较好地消除手术室内局部产生和散发的细菌和微生物。当非单向流洁净室的换气次数20次/h时,不足以消除手术室内的余热,手术室内温度偏高,手术医生感到不舒服,令人满意的换气次数为22~25次/h,这一气流能保持手术室内较好的空气品质和较低的细菌浓度。
美国Blower教授和J.ulrich医生提出非单向流洁净手术室的送风口布置在手术台的正上方的天花板上,回风口分别设在两侧墙上,回风口距地面40英寸(0mm)高度洁净手术室的洁净度较好。而且还提出采用距地面40英寸(0mm)的回风口比距地面6英寸(mm)的回风口能保持手术室较低的微生物浓度。
(七)、洁净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系统设计1、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系统的任务
①、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系统要保证洁净手术室和各辅助房间的洁净度以及室内浮游菌和落下菌的数量要对应洁净手术室及其辅助用房的级别和用途。
②、净化空调系统要备有急诊手术和污染手术的净化空调设备,而且是独立的系统和设备。
③、净化空调系统要能确保手术室及其辅助房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且能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
④、净化空调系统要能确保洁净手术室及其辅助房间的静压差,以防止外气侵入和交叉污染。
⑤、净化空调系统的供电、供水等要有足够的备用以防停水、停电和其他突发事故。
2、洁净手术室的送风量和新风量
根据我国“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2规定:Ⅰ级洁净手术室的单向流断面风速为0.2~0.3m/s;Ⅱ级洁净手术室的换气次数为30~36次/h;Ⅲ级洁净手术室的换气次数为18~22次/h;Ⅳ级洁净手术室的换气次数为12~15次/h。“规范”又给出了各级手术室的最小新风量。Ⅰ级洁净手术室最小新风量为0m3/h;Ⅱ级、Ⅲ级洁净手术室的最小新风量为m3/h;Ⅳ级洁净手术室的最小新风量为m3/h。
假定各洁净手术室的净高为3米,各级洁净手术室面积如下表;则各级洁净手术室的送风量和新风量也如下表12(按“规范”进行计算)。
表12.各级洁净手术室的送风量和新风量
3、洁净手术部专用空气处理设备(MAU、AHU)的特点(根据“规范”要求)
①、空调器的各级过滤段和冷、热、湿各功能均设在正压段,并设有压差指示计。
②、空调器箱体密封可靠,在箱体内静压为0Pa时其漏风率小于1%。
③、加湿器应采用干蒸汽加湿器,而且不应产生冷凝滴水现象。
④、空调器内表面要耐消毒剂的腐蚀。内表面及内表面结构要平整光滑、不积水、不积尘、易擦拭、不易细菌滋生繁殖,并方便凝水排除。
⑤、滴水盘要1%坡度方便排水。排水口应设防倒吸和顺利排水装置。
⑥、空调器断面风速不大于2m/s,以免气流携带凝结水。
4、洁净手术室的正压
为了保证和维持洁净手术室的洁净度和细菌浓度,洁净手术室必须维持一定的正压,手术室的气流必须按规定的方向流动,决不允许其他房间和外部的污染空气流入洁净手术室。甚至,其他手术室、准备室、走廊的空气也不能流入洁净手术室,从细菌学的观点,高洁净无菌的物品(包括空气)决不允许与比它环境差的物品相接触。包括经过消毒的手术器械,执刀手术医生、护士也不应该与污染的空气接触。这就必须维持洁净手术室的正压。
维持手术室的正压依靠调节新风量、排风量和回风量来实现。目前我国洁净手术室多用设在新风管、回风管和排风管上的定风量阀和双位定风量阀来保证洁净手术室在工作时和不工作时的室内正压。
5、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循环风的利用
目前,国内外的洁净手术室除了污染手术室或特殊情况下采用全新风以外,大多都充分利用循环空气。但早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洁净手术室为了防止麻醉气体的燃烧和爆炸,规定了手术室不仅要有一个最小的通风换气量(一般为8次/h)而且还必须采用全新风禁止利用循环风。后来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飞逸到空气中易爆气体的减少,达到不会引起爆炸的程度,在年美国加州才首次将循环风的利用写入了“医院建造法”的新建洁净手术室中。因为室外空气须经过粗、中、亚高效过滤器三级过滤清除灰尘和细菌,同时还要经过冷却、去湿、加热、加湿等热湿处理,而利用循环风不仅循环空气是洁净的,而且还省去了大量的热湿处理费用。据统计,采用90%循环风的单向流洁净手术室的空气热湿处理能耗只是全新风处理能耗的1/20。这时,不采用循环风已经不现实了。根据美国Journa医生对两个手术室进行实验证明:手术室内的细菌数量是随着换气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同时也随着循环风量的比例的增加细菌数量随之降低。同时也证明,附着在过滤器的滤料上和滤料内的细菌数量较低,这说明过滤器本身有较高的致死微生物的性能。
6、洁净手术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据调查,洁净手术室内温度在18℃时有95%的手术医生感觉有些冷,当室温升到21℃时有98%的手术医生又感到热,单从手术医生角度洁净手术室的温度在18℃~21℃为宜,因为手术医生手术时精神高度紧张,手术时间又长故室温低一点为好,一般情况手术医生希望的室温要比麻醉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希望的室温低3℃。
对于患者而言,由于使用了麻醉剂,打乱了患者自身的热平衡,而且患者的手术部位还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水分的蒸发,热损失加大,会使患者体温异常低下,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产生手术室最低温度应为21℃,这又与手术医生的需要产生矛盾。手术室内相对湿度宜为50~60%。
表13.某些国家规定的洁净手术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
国家和地区
中国
法国
英国
中欧
东北欧
规定的手术室内温度(℃)
22~25
20
20~21.1
22~25
20~22.2
规定的手术室内相对湿度(%)
40~60
50~70
50~70
50~70
50~70
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处理的典型方案和节能(一)、洁净手术室空调负荷的特点
1、洁净手术室的外部空调负荷主要是来空调新风的处理负荷以及风机温升;洁净手术室的内部空调负荷主要有人员(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散热散湿,医疗用设备、仪器仪表的产热以及照明灯具的热负荷。
2、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因洁净手术室一般没有外墙和外窗而且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又非常好,因此围护结构的热湿负荷很小,可忽略不计。
3、洁净手术室空调负荷的热湿比较小大约为9~9kj/kg(~2大卡/kg)。
(二)、洁净手术室空调负荷计算的假定条件1、假定Ⅰ级洁净手术室的面积为45m2,Ⅱ级为35m2,Ⅲ级为30m2,Ⅳ级为25m2;洁净手术室的净高为3m。
2、假定洁净手术室的室内温度为24±1℃,相对湿度为50%±10%;室外计算参数为上海地区夏季空调干球温度为34℃,夏季空调湿球温度为28.2℃,冬季空调温度为-4℃,冬季相对湿度为78%。
3、假定Ⅰ级洁净手术室的新风量为0m3/h,Ⅱ级、Ⅲ级为m3/h,Ⅳ级为m3/h。
4、假定Ⅰ级洁净手术室内的人数为10人,Ⅱ级、Ⅲ级为8人,Ⅳ级为6人。
而且人员为轻度劳动,轻度劳动的人员在24℃室温的条件下,每人产生的显热为80W/人;潜热为W/人,全热为W/人,产湿量为g/h?人。
5、假定洁净手术室内设备仪表的热负荷ⅠⅡ级洁净手术室为1W,ⅢⅣ级为1W;照明灯具负荷ⅠⅡ级为W,ⅢⅣ级为W。
6、空调循环机组和空调新风机组的风机温升均为1℃,冬季风机温升不考虑。
各级洁净手术室内的热湿负荷列于表14。
表14.洁净手术室的热湿负荷
各级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的送风温差列于表15。
表15.洁净手术室的空调送风温差
(三)四种不同空调处理方案及其能耗的比较
现列举国内目前在洁净手术室常用的四种空气处理方案及其空调热湿处理的能耗进行分析比较,四方案如下:
第一方案:新风与循环风混合后再进行空调热湿处理方案,新风不单独进行热湿处理(即AHU方案)。
第二方案:新风进行深冷预处理后送入循环机组回风段与回风混合再进行空调的微处理方案(即MAU+RAU方案)。
第三方案:新风进行深冷预处理后送入循环机组送风段与空调微处理后的循环风再混合的方案(即MAU+RAU方案)。
第四方案:新风进行深冷预处理,新风不仅仅承担本身的热湿负荷而且还承担洁净手术室内的全部热湿负荷,新风送入洁净手术的静压箱与不进行热湿处理的循环风混合的方案(即MAU+FFU方案)。
图1.第一方案(AHU)的空调处理方案自控原理图和焓湿图
图2.第二方案(MAU+RAU)的空调处理方案自控原理图和焓湿图
图3.第三方案(MAU+RAU)的空调处理方案自控原理图和焓湿图
图4.第四方案(MAU+FFU)的空调处理方案自控原理图和焓湿图
表16.第一方案空调处理的能耗表
表17.第二方案空调处理的能耗表
表18.第三方案空调处理的能耗表
表19.第四方案空调处理的能耗表
(四)、四种不同空调处理方案的节能分析
1、就夏季空调冷量消耗而言,第一方案能耗较大是不节能的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和第四方案的耗冷量均较小,第二,第三,第四方案的冷量消耗均为第一方案的37%左右。同时夏季再热的能耗量第一方案很大更不可取。第二、三方案的再热量只是第一方案的12%,第四方案的夏季再热量更小.而冬季加热量和加湿量的能耗三种方案基本相同。因此单从节能角度,第二、第三,第四方案优于第一方案。其中第四方案最节能.
2、第二、第三方案的冷量、热量、加湿量基本相同,第四方案的能耗都小于第二,第三方案,但是在洁净手术室不工作的时间(大约占总时间的2/3)为了保证手术室的洁净度不受外界污染,就必须维持室内的一定正压,即必须向不工作的洁净手术室送一定量的经空调处理的洁净新风,此时第二方案不仅新风机组要运行而且循环机组内的风机也要开启,而第三方案和第四方案仅新风机组运行循环机组可停机节电,这就显出第三和第四方案的优点了。
3、第三和第四方案除上述优点外,其新风的质量新鲜程度也比第二方案高,而且容易控制和调节手术室内的压力,还可以减少价格昂贵的定风量装置。
4、第三和第四方案方案中新风深冷处理可分为两步进行,医院的集中冷冻站的冷冻水为冷源对新风进行降温除湿处理;第二步可利用独立的风冷直接蒸发机组为冷源对新风进行深度抽湿处理,而该机组的风冷冷凝器的废热又可做为可调的新风再热的热源。这样又进一步节能了。
5、上述四种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的典型方案中,无论是在能耗方面还是在运行管理方面,第三、第四方案都优于第一、第二方案。如果洁净手术室在运行中负荷比较稳定且波动不大时第四方案不仅最节能最省运行费,并且大大的节省了建造投资。
(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运行管理的特点
(1)、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气候差别极大。北方冬季严寒干燥,南方夏季炎热潮湿,东部临海温和湿润,西部山区干燥多风。因医院洁净手术室时,要特别重视净化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的特点。
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19-3中给出的(室外气象参数表)可查出我国夏季室外空气热焓最高的地区位于高温潮湿的上海、江苏、浙江和湖北等省市,其热焓值高达90.3kj/kg。其中,江苏省的南通市和常州市以及浙江省的温州市夏季室外空气的热焓超过92kj/kg。而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台湾、香港、澳门等广大南方地区夏季室外空气的热焓也在88kj/kg左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等东北和华北地区夏季室外空气的热焓大约在80kj/kg左右。对于干旱少雨、低温的大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内蒙、甘肃、宁夏、新疆、云南等地区夏季室外空气的热焓一般都低于58.5kj/kg。我国夏季室外空气热焓最低的地区是西藏、青海等高原省份,其热焓还不足41.8kj/kg。夏季室外空气的热焓高,医院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空气降温处理消耗的能量就大,运行费用也就昂贵。
在冬季,我国黄河以北的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内蒙、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西藏自治区室外空气温度一般都是-C至-C;黑龙江北部的爱辉县和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冬季室外气温可低至-C至-C;长江流域的上海、江苏、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区冬季室外气温大都在-C至C;而江南亚热带地区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省市区的冬季室外气温均在50C至C。因此,为了保证洁净手术室新风量和温度,必须对新风进行加热,地区不同,室外气温不同,净化空调系统的加热量、加湿量不同,耗电量也不相同。
现仅就45m2一级手术室的耗能为例,它们分别建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不同地区,比较它们空调的夏季耗冷量和冬季加热量、加湿量的差别(见表7)。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处理的终温均为C,相对湿度均为95%。
由表可见,在相同的条件下,上海夏季的空调耗冷量最大,北京冬季的加热量、加湿量最大。夏季空调耗冷量北京是上海的85.3%,深圳是上海的97%。冬季加热量北京是上海的%,深圳是上海的28.5%。冬季加湿量北京是上海的%,深圳是上海的65%。
表7.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空调室外参数和冷量、热量、加湿量参数表
(2)、在我国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尤其是东北、内蒙和新疆,冬季的室外温度多在-C至-C,因此新风机组内的冷热盘管及其附件极易冻裂冻坏,故必须在新风机组内设有防冻的预热设施,热媒最好是电加热或蒸汽加热。但在黄河以南和长江流域,冬季气温也有可能降至-C以下,为了安全,最好也设有以防冻为目的的新风预热设施。
(3)、在我国南方的高温高湿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夏季室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很高,净化空调系统的冷水管道和空调风管会出现严重的结露和凝水现象,而且一旦发生,还极难处理。因此,上述这些地区必须特别重视空调水管和风管的保温问题。
(4)、医院为了保证病人和医护人员有良好的医疗环境,以利病人的治疗和顺利康复和医护人员的工作,在医院的门诊、住院、办公、管理等建筑内都设有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为了便于管理,医院设有集中锅炉房和集中冷冻站,医院供热水、蒸汽和冷冻水。但是,在过渡季节(即不需要采暖也不需要空调降温的季节)医院的锅炉房和冷冻站均停止运行,即没有采暖热也没有空调冷冻水供应,因此为了保证洁净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环境,在洁净手术部应设有专用的、独立的或备用的冷热源系统。
附件1:中美手术室规划设计标准对比
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医院发展最快的部门。随着大型诊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手术中心的设计需要能够应对更长远的变化。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供手术中心设计的指导标准,在医院的新建、改扩建过程中会出现手术中心面积不科学或配比不合理的情况。
本文总结了HKS在中美两医院,对比中美之间手术中心的普遍标准并参照我们的实践经验,对手术中心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
手术室需求量的测算
Operationroom
◆◆◆◆
手术部门医院当下的需求,并且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手医院的等级、规模、性质等,并视自身的发展需求而定。关于手术室数量的估算,目前比较普遍地采用以下公式:
方式1:医院总床位数/50(或医院总床位数的2%)
方式2:医院手术科室病床数/(20~25)
方式3:B×/(T×W×N)
(B为需要手术的总床位数;T为平均住院天数;W为手术室全年工作天数;N为手术室每日平均手术次数)感染和急诊手术额外增加:1~2间;日间手术,可额外再增加:1~2间。
▲通过对HKS近年建成与在建的医院手术室的数据(包含日间手术室但不包含DSA手术室)统计,2%病床数的手术室间数是医院实际的数据。
一些流量医院医院,医院,对手术室的数量会有更多的需求,无法简单地套用公式,建筑师应与甲方共同收集手术部门的运营资料,医院发展实际的空间编制。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每年的手术量、高峰期手术量、手术时长与手术室的清理轮转时间、手术室利用率、现有手术间数量。
注:红色为需要采集的数据,在计算时需要考虑门诊与住院患者手术两种情况,并逐一将各类手术类型相加得出手术部门手术室的数量。
◆◆◆◆
手术室面积建议
Operationroom
◆◆◆◆
手术室的面积主要取决于手术的类型、手术时医护人员数量,以及手术时使用设备的数量。一般来说,骨科手术室、神经外科手术室和心脏手术室因为复杂的手术设备,面积要大于其他类型的手术室。
▲国内洁净手术室规范中提及四类手术室规模的面积尺寸参照表(摘自《洁净手术室设计规范》)
随着住院患者的增加,各种手术设备引入,上述面积指标已经很难满足手术空间的需求。翻阅美国在行业实践中的相关资料,《医院与门诊设施设计与建造导则》中对各类手术室的面积提出了更加合理的参照标准。
▲一般手术室的区域细分分解图
从单个手术室的布置来看,特殊的手术室要能够满足特殊手术的需求,比如杂交手术、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等。但是,当今手术室的趋势更强调普遍性和灵活性,能够应对各种类型的手术。
手术室的形状以净宽7m×7m的正方形为宜,依据规范7.3.14,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必须设置的插座、开关、各种柜体、观片灯等均应嵌入墙内不得突出墙面(非强制性条例),国内的手术室一般需要进行二次装修,增加~mm的包边,为保证墙面整体性常用不锈钢板、铝合金平板和其他复合型材料,做嵌入式的器械柜、观察窗等保证与墙体设计的整体性,以满足洁净需求。
▲国内手术室一般要进行二次装修(引用筑龙网图片信息)
美国手术室设计一般不做包边处理,他们认为,合理的压力梯度是阻止悬浮菌传播的最基本方法。通过手术病床正上方垂直层流高效过滤器形成正压环境,使气流从洁净度高的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区分房间内洁净等级,足以满足洁净要求。
比如,在前述的手术室面积区域图中,其他工作人员一般不得进入主刀医生工作区域。与嵌入式安装器械柜等设备不同,美国多采用独立可移动的形式布置在房间外围,因此在相同的柱距下可获得更多的净面积。
结合美国FGI的手术室标准与HKS的设计经验,我们提出了HKS的建议标准面积:
▲美国一般手术室设计
◆◆◆◆
手术部门面积测算
Operationroom
◆◆◆◆
手术部门是医技部分的核心部门,所占面积比重最大。手术部门的布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医技部门的位置,比如手术部门需要与血库有直通的供血电梯,与病理科有便捷的标本运送通道。再比如,手术中心与中央供应有直接的洁梯与污梯连接等。手术部门适合布置在医技的顶层,这样可以直接位于机房下部便于做净化防护与层高的调整。
目前,国内手术部门的面积尚无行业标准,有建议手医院总业务用房面积的4%左右,可按每间手术室占用~㎡。美国6年版的《医疗设施空间规划》第二版为手术部门分配到每间手术室的面积提供了建议如下表格。
▲参照手术部门(仅住院手术)~平方米每间的标准,并对HKS在中美建成或在建的部分项目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建议每间手术室平均占用平方米手术部门面积是比较合理的设计标准。手术部门面积医院业务用房比重(不含地下车库面积)
手术部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手术室是部门的核心部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功能空间,比如医护办公空间、患者麻醉准备空间、术后恢复空间、设备空间、洁污存储空间、污物收集空间等,都是手术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建筑师制作手术部门空间清单(任务书)时,要与手术部门的医护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他们对各类空间面积的余缺有切身体会,能够给建筑师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另外,通过对现有手术部门的实地调研,建筑师可以对如何有效整合现有空间提出建议,从空间尺度上给手术部门的使用者更直观的指导。
空间任务书对每类使用空间的每一个房间进行了面积和数量的规定,并对每一个房间的具体功能进行描述,是对手术部门面积详细且完整的总计。
值得注意的是空间任务书罗列的都是各个房间的净面积(DNSF),由于手术室科室的房间众多,加上手术室本身的二次装修,墙体和通道将会占用很大一部分空间。在计算手术部门总面积(DGSF)的时候,根据实践经验,一般乘以1.6的部门系数。
◆◆◆◆
手术部门功能分区
Operationroom
◆◆◆◆
由于手术中心是医技部分面积比重最大的部门,因此,手术部门所在楼层的轮廓往往决定了医技的边界范围,并影响着其他医技部门的位置与医技的楼层数。
手术中心应与外科重症监护单元临近,并与血库、病理、供应中心等有便捷的联系。手术中心的布局是以手术室为核心展开的。
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版)的描述,从建筑技术如何采用净化空调措施角度考虑,手术中心可分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而医疗规划更多从功能使用的角度上将手术部门划分为公共区域(非限制,手术等候区域及接收换床区),手术生活区(半限制区,更衣、换鞋、办公、医生休息等员工区域),手术区域(限制区域,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等)。
▲手术等候大厅(亮黄色区域)位于医疗街公共区域靠近住院部(蓝色区域)交通核,方便从住院病房护送患者下来的陪护家属在换床区域前等候。手术生活区(橘黄色区域)位于手术中心的外围紧贴内部医护走廊(灰色区域),保证了医护人员与公共人流的分离。术前准备与术后恢复同样在内部医护走廊设置单独的出入口,方便转运手术患者的同时保护患者的隐私。剩余区域为手术室及无菌物品的存储空间(红色区域)。
在设计过程中,公共区有非常大的设计灵活度,建筑师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但是对于手术生活区与手术区的比重却较难把握。
本文将设计过程中讨论比较多的手术生活区、麻醉后护理单位PACU、手术室、无菌物品(含设备)存放空间等做对比阐述。
▲手术生活区、麻醉后护理单位PACU、手术室、无菌物品(含设备)存放空间对比
手术室是手术中心的核心,按洁净等级划分:百级,适用于关节置换、器官移植、脑外科、心脏外科等无菌手术;千级,适用于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手术;万级,适用于普通外科(除去一类切口手术)、妇产科等手术;十万级,适用于肛肠外科及污染类等手术。
手术室布局过程中应做到将不同洁净等级的手术室组团分区布置,洁净等级组别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洁净等级高的手术室布置在手术区尽端,尽量避免其他手术室的交叉干扰,方便组织净化系统,使其更加经济合理。
PACU的设计需要同时医院内部员工通道有直接联系,方便患者快速转运。PACU的数量与手术复杂程度和手术时间有关,如轮转率高的门诊患者和停留时间长的ICU患者都将提高PACU需求数量。
医院PACU仅白天开放,与手术室的开放时间不匹配,夜间术后患者转入ICU观察较多。医院PACU建议床位数与手术台的比例为1∶1.5~2,或与全天手术之比为1∶4,标准较低。
美国PACU标准与手术台数量比为1.5~2∶1,由于术前准备的高峰期在早晨,而PACU的高峰期一般在下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通常将术前准备与术后恢复放在一起不做区分,相互借用以提高使用效率和灵活度。
结合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的床位数,我们尽量将PACU与手术台配比标准提高到1~1.5∶1,并且每张床位平均分配面积(床位所占空间、走道、护士站)约15~20㎡。
▲医院手术室和PACU数量对比
医院在设计过程中提出,将介入手术室与手术中心合并布置(医院),或内窥镜中心与手术中心麻醉工作区有直接垂直交通联系(医院)。医院麻醉师资源短缺,不失为提高麻醉科及PACU人员和设备利用率的好建议。
HKS于年设医院手术中心
▲集中布置的蓝色存储空间主要沿手术区的主干道布置,方便对PACU、手术室、麻醉工作室统一调配管理。同时在洁净走道若干个手术室中间穿插布置小的存储空间,方便医护人员及时便捷地存取物品。
另一个讨论比较多的问题是手术中心的储藏空间,包括一次性物品储藏、一般库房、无菌库房、设备储藏等的面积配比。
“没有一个护士会认为他们有足够的储藏空间”,存储空间不足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听到的抱怨。一方面是由于手术用品纷繁复杂,未能根据物品的形态和类别高效地放置,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因为存储空间本身设计不合理。
根据多个项目的经验和统计,我们一般将手术中心存储空间做到所有单个手术室面积总和的32%。在布局的时候同时考虑集中布置与分散布置。
◆◆◆◆
手术部门流线分析
Operationroom
◆◆◆◆
手术中心流线复杂,家属、患者、医生、洁污、污物都应有各自的流线,不应互相“打架”。手术区流线秉承的是人物分明、洁污分隔、污染不扩散的原则。
规范7.2.4已阐明手术室的布局有手术室前单走廊、手术室前后双走廊、纵横多走廊、中心岛、手术室带前室五种组织形式。
手术室前单走廊和带前室一般结合采用,其所遵循的是“污物不扩散”原则,将手术的污染物即时就地打包处理,污染不出手术室。
手术室前后双走廊和纵横多走廊所遵循的是“防止交叉感染”的原则,将手术使用后的器材、废弃物,由外走廊送出,其他器材、医生、患者,则全部由内走廊出入。
中心岛布局基于手术感染是以“接触感染”为主的观点,优先设置洁净手术器械、敷料,由中央洁净核供应,其他流线放在其次通过外围走廊进出。
▲HKS于年设医院手术中心洁污流线
国内洁净手术部普遍采用的是上图洁污双走廊的形式,这种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洁污分隔,洁净物品通道和污物收集通道相互交错完全分隔,医务人员、患者和洁净敷料从洁净通道(绿色)进入手术室,术后器材与废弃物从污物通道(红色)送出。
洁净通道设置有连接中央供应发放区的洁梯和连接血库的小电梯或窗口。污物通道有连接中央供应收集区的污梯和病理科的小电梯。这种形式洁污明晰,感控上也容易过关,已被大多数医护、工程技术人员接受。
在美国,手术室的布局只强调三条流线:一是与切口直接接触的无菌物品是最洁净的,不能与其他任何流线交叉;二是手术污物就地处理,以最短的路线运出;三是医护人员洗手消毒后直接进入手术室。
美国手术中心主要采用中心岛的形式,洁净电梯连接中央供应和无菌核。在洁净核中配备一至两名专门的器械护士,其他医生、护士和患者都从外廊进出手术室。外廊也是准洁净环境,因此手术后物品必须打包处理后由外廊运出。
中心岛的布局是基于美国资源丰富、人力成本高的国情产生的,这种布局物流清晰,极大方便了一次性物品的调配,将可重复使用物品的再处理减少到最低程度。
随着国内手术一次性器材使用量的增加,并且年的规范较之前对洁净手术部的平面增加了中心岛的描述,医院发展过程中,对这种手术中心模式将会逐渐持开放的态度,因此值得尝试和推广。
◆◆◆◆
日间手术成为新的趋势
Operationroom
◆◆◆◆
日间手术源自于欧美国家,是指患者可以在单医院的手术模式。
与门诊手术不同,日间手术室属于住院手术,只是从手术到出院一般在24小时内完成,因此需要更系统的术前评估、更优秀的手术团队、更科学的就医流程和更完善的术后回访。
在美国,有80%~90%的手术在日间手术中心完成,在中国,这个比例仅在10%~20%之间。
日间手术的优点在于经过系统的术前评估,手术成功率高(筛选适合做日间手术的患者);灵活安排时间,方便家人照顾;留院时间短,减少住院费用,医院的床位周转。
我国住院平均天数8~9天,美国的平均住院天数4~5天,一大原因就是因为日间手术的比例较高。
日间手术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与手术中心合用,仅在中心手术区划出若干间手术室作为日间手术区域,日间手术时间由全院统一安排,可设置单独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区,增设第二阶段恢复或在住院楼的手术层设计日间病房。
第二种是将日间手术作为单独的部门,设置在手术中心以外,仅在日间开放,其他与第一种类型相似。
第三种是设计独立运营的日间手术中心。美国的非住院手术中心多为这种模式,在国内因为医疗保险、医护员工的制度不同,尚未形成这种模式。
美国并不严格区分日间手术和门诊手术,一般称为AmbulatorySurgeryCenter(ASC)。日间手术室的面积可适当减小,一般在26~27.9平方米为宜。
日间手术的准备和恢复分为三个区域:术前准备区,与手术室的比例2~3∶1,术后恢复区,与手术室的比例2~3∶1,二阶段恢复区,考虑到不同的使用频率可与术前准备区合用。
考虑到术前准备与二阶段恢复都是清醒的患者,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一般采用单间或者隔间的形式,隔间7.4平方米为宜,单间11.1平方米为宜。
日间手术于1年进入我国,目前处在逐步发展的阶段,在政策的鼓励下,医院已经进行了设置日间手术中心的尝试。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也应该对手术中心日间手术区的空间和定位有所考虑。
HKS于年设医院手术中心
▲医院的日间手区位于手术中心内,但是自成一区,就近设置日间病房,用作日间手术的准备和二阶段恢复。在开展日间手术之前,手术室可作为普通手术室使用,日间手术成熟之后可分离出去成为日间手术区。
▲HKS于年医院手术中心
医院日间手术室设置在手术中心区域内,介入手术室与手术中心共享麻醉恢复设施,日间手术室设计了专门的二阶段恢复床位。整个麻醉恢复区域靠近医疗街,方便当日预约的患者前来接受手术。
扩展阅读(点击下方文字进入文章链接)
1、机电/净化工程施工工艺,看这一篇就够了
2、这就是半导体生产车间,人类最先进的地方
3、CR(CleanRoom)系统详细介绍
4、机电暖通空调全套施工工艺标准图集
5、[视频课程]洁净设计电子工业厂房洁净室空调系统设计
6、不锈钢管在高纯气体管道输系统中的应用
7、FAB厂务系统详细介绍
8、电子无尘厂房洁净空调工程的常用方案比较
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工艺,全流程施工图文
10、转轮除湿系统在锂电池洁净车间的应用
11、制药厂洁净空调设计、使用和维护
12、管道安装中常用的支吊架如何选用?
13、创建鲁班奖工程机电安装细部做法指导
14、机电深化设计与工作流程
15、我是一粒沙子,这是我变成芯片的全过程
-End-
觉得有用,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欢迎你转发朋友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