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教皇摸过头的医学技术并不多,“再生医学”算一个。
年,时任罗马教皇庇护十二世将瑞士医生保罗·尼汉斯(PaulNiehans)封为梵蒂冈教皇科学院院士,以表彰他给教皇做的“活细胞疗法”。
在保罗·尼汉斯身后二十年间,“活细胞疗法”便因被证伪而进了冷宫[1],直到年,利兰·恺撒(LelandKaiser)拂去“活细胞疗法”的尘土,提出“再生医学”,认为再生医学技术“将成为一种新的医学分支”[2]。
从被否定,到如今被视为先进技术,“再生医学”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能靠它永生吗?现在,这个市场到底有多火?
杨景诒丨作者
李拓丨编辑
果壳硬科技丨策划
自诞生以来,再生医学概念经历多次完善。如今,小到细胞、组织,大到腺体、器官都成为再生的研究对象。医学家们系统通过再生医学技术,通过替换衰老、损坏的身体结构,提高人类的寿命水平和生活质量。[3]
当器官成为耗材
简单来说,再生医学将人类视为模块化的“大型乐高”,哪里出了问题就把哪里替换掉。
根据需要替换的“零件”种类,再生医学可以分为两条技术路线:直接替换干细胞的干细胞疗法和替换分化后的组织、器官的组织工程。
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的细胞,人体的每一处血肉归根结底都是干细胞的杰作。
而干细胞疗法就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修复病变细胞或者重建正常的细胞、组织。前文提到的骨髓移植,便是利用来自他人的健康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
除造血干细胞外,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胰岛干细胞都可用于移植、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
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年3月24日,美国共有项有关干细胞的临床试验,其中已经完成临床的就有项。
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因全能型较强,临床应用也最多。据成体干细胞国家地方实验室的统计,全球已有至少18款间充质干细胞疗法上市。[4]
这些疗法中,进度最快的是脊椎医械公司纽瓦索的间充质干细胞疗法Osteocle,该疗法是一种骨骼再生产品,能够修复、替换受损的骨骼。纽瓦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