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防线节目内容从骨科手术机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健康防线》

节目内容

从骨科手术机器人谈骨科微创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微创”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术的各种领域,骨科微创技术是指通过特殊手术入路,应用特殊器械、设备,以比传统方法更小的创伤、更高的精准度,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一类骨科诊疗技术,是外科微创技术在骨科的应用。随着微创理念在骨科领域的不断深入与普及,微创技术医院创伤、脊柱、关节与运动医学等骨科诊疗活动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目前骨科开展的微创技术设备有:骨科手术机器人、椎间孔镜、关节镜、超声骨刀、三维C臂、全碳素手术床等。特别是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引进,该系统能够破解当前骨科手术中不够精确、患者创伤面积大、出血多等难题。

骨科诊治范围

科室介绍:骨外科现有医护人员26人。医生1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主治医师及高级职称人员分医院、中国医院、大连医科大学、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进修学习;护士13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3人,护士6人。科室目前开放床位47张。

有相医院骨科到底能看些什么病,解决一些什么问题。由于骨科的专业性比较强而且还分脊柱、关节、创伤、肿瘤等,所以,医院的导医也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本应挂骨科的疾病挂到了其它科,就容易造成漏诊、误诊、误治情况的发生。现就骨科的主要诊治范围给大家作一个科普,希望对大家在就诊时会有所帮助。

1.创伤:

①骨折②关节脱位③肌腱断裂④四肢的血管神经损伤⑤脊柱损伤⑥皮肤、肌肉、韧带损伤⑦肢体离断伤

2.感染:

①骨髓炎包括急性和慢性骨髓炎②软组织感染③脊柱、骨与关节结核④破伤风、坏疽⑧类风湿关节炎后期

3.退行性疾病:

①颈椎病②腰椎间盘突出症③骨性关节炎④股骨头坏死⑤骨质疏松相关性疾病

4.骨与软组织肿瘤:

①良性肿瘤:脊柱四肢所有骨与软组织良性肿瘤包括软骨瘤、腘窝囊肿、腱鞘囊肿等

②恶性肿瘤:脊柱四肢所有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包括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等

③转移性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发生的远处骨转移

5.畸形:

①先天性畸形:包括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斜颈、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

②后天性畸形:包括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后遗症以及由于创伤、感染、退行性改变原因造成的需要外科矫正的畸形。

骨科开展微创技术项目

创伤骨科

创伤骨科主要是指因为外力或者暴力或者未知情况下形成的创伤性疾病。包括四肢骨折、关节损伤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比较常见的微创术式包括:

1.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

2.四肢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

3.四肢骨折微创系统LISS钢板固定

4.骨盆髋臼骨折微创固定技术

科普创伤骨科微创技术。

许多患者就诊时希望给自己微创手术,我了解以后发现大部分患者认为的微创就是小切口。其实对微创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通过组织最小的创伤达到外科治疗疾病的目的。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对骨组织血运的保护,以利于骨折愈合。这需要多种技术,间接复位,骨膜外固定或髓内固定,对于粉碎骨折,为最大限度保护血运,缺点就是游离骨块的复位可能不佳,术后复查影像可以简单很多骨块位置不良,未能解剖复位,但患者朋友们一定要理解,这种治疗是真正的微创理念,骨折愈合的概率会高于那些讲所有粉碎骨块都一一复位并行内固定的做法,后者牺牲了骨的血运。当然在间接复位理念的支持下,手术切口也在逐渐变小。

脊柱外科

1.脊柱经皮微创椎间孔镜手术技术。脊柱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疼痛轻等优势,近几年来在国内逐渐普及。

2.经皮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骨肿瘤、转移癌导致或可能导致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骨髓瘤的治疗。

3.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骨折。

科普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微创手术必要性。

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骨质疏松日益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由于骨量的减少,骨的机械强度也随之下降。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稍不注意,就会发生骨折。发生了脊柱骨折,特别是胸腰椎的骨折,由于起床直立活动将增加对脊椎的压缩应力,可能造成骨折的移位和不愈合,所以对该类骨折的基本的治疗方法传统是卧床休息。一般要求绝对卧床的时间在2-3月左右。人到老年,全身重要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所以保持一定的活动度非常重要。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主要并发症有:坠积性肺炎、血栓形成、尿路感染和褥疮等。任何一种并发症的出现都是严重甚至是致命的。所以,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卧床康复的时间就成了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什么是椎体成形术?所谓椎体成形术,是在X线的透视下,将一根穿刺针从骨折椎体的后方经过皮肤、椎弓根进入骨折的椎体,经确认位置无误后,调制少量骨水泥,注入骨折的椎体。待骨水泥聚合变硬后,操作即告完成。操作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病人在术后六小时即可起床活动。病人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能得以迅速恢复,由于卧床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了。其次,椎体成形术对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有着良好的止痛作用。一般情况下,病人在术后即刻,疼痛即可得到明显的改善。

科普椎间孔镜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进入椎间孔实施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间盘组织。

做椎间孔镜手术怎么样?经常有患者朋友问我这个问题。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甚至脊柱外科医生们都在争论,但是我还是选择一些公认的理念,让大家参考:

脊柱微创椎间孔镜的优点:

(1)手术创伤小

(2)疗效满意:对于合适的患者。

(3)恢复快,做完手术后可早期下地。

(4)手术出血非常少。

(5)皮肤切口小。

(6)住院时间短。

缺点:

(1)微创手术的风险与标准开放手术相当,微创但并不是危险也小了。

(2)不能完全摘除椎间盘,存在复发可能。

微创手术,作为外科阶梯治疗的方法,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要理解这种技术是用缓解症状的方式来赢得时间,尽量拖延腰椎融合手术的方法。要理解这种方法虽然好,但是不能神奇扭转腰椎退变生理过程,只能解除症状。要理解,这种技术只能适用于某些情况,适应症要把握好,不能所有腰椎疾病都用这种方法治疗。微创的侧重点在于解决症状,例如腿疼,只是摘除突出的间盘,减轻神经的压迫,由于损坏的间盘并没有完全去除,所以有复发的可能。而标准融合手术的侧重点在于彻底去除所有间盘,由于去除太完全了,结构要破坏一点,因此多数需要内固定物固定。

三.关节及运动医学外科

关节镜是一种观察关节内部结构的直径5mm左右的棒状光学器械,是用于诊治关节疾患的内窥镜。关节镜在一根细管的端部装有一个透镜,将细管插入关节内部,关节内部的结构便会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因此,可以直接观察到关节内部的结构。关节镜即可用于疾病的诊断,而且用于关节疾病的治疗。

关节镜手术适应症。

1.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2.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3.膝关节严重不稳定,先天性盘状半月板,膝关节软骨损伤,髌骨关节疾患

4.关节镜进行治疗的肩关节疾患有:最常见的有肩周炎(冻结肩),可通过关节镜对肩周炎形成的粘连疤痕组织进行清理,能够缓解肩周炎的症状,恢复肩关节的功能。肩关节撞击征;肩袖损伤,包括外伤性损伤及退变性损伤;关节盂唇的损伤等等。

科普肩袖损伤与肩周炎

由于肩袖损伤与肩周炎症状相似(都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肩袖损伤后没及时治疗或诊治不当,容易引起肩关节粘连而造成继发性肩周炎,极易误诊。肩周炎治疗主要需要患者主动运动,而在肩袖损伤病人中,主动运动撞击肩袖会造成原本轻微损伤的肩袖大面积撕裂,甚至完全撕裂。所以两者的鉴别尤为重要。本质上,肩袖损伤和肩周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肩袖损伤是肩部肌肉的肌腱撕裂,也就是老百姓们常说的“伤筋了”!而肩周炎则是一种发生在关节囊的粘连性炎症。做肩关节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肩周炎为自愈性疾病,病称一般不会超过2年。而肩袖损伤则需要手术治疗。

四.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全球首台创伤及脊柱骨科手术机器人,拥有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上唯一针对骨骼硬组织、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骨盆骨折、四肢骨折等创伤骨折、骨肿瘤手术还有关节导航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使骨科手术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使高危手术安全化、常规手术微创化、减少对医生经验的依赖。还能够通过远程系统控制平台,完成了骨科手术机器人5G远程手术。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有两个优点:

可以进行精准定位的微创手术,出血少,恢复快,低辐射。

手术规划与手术操作相分离的"遥规划"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施远程手术。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分三部分,一个是光学跟踪系统,是导航部分,是"眼睛";第二个是机械臂主机,是"手";再一个是主控台车,是"大脑",做手术规划。机器人通过影像设备扫描患者骨折部位获取患者骨折部位医学影像,医生在机器人主控台上完成手术规划,到时,机械臂就能准确找到这个位置,辅助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导航部分还负责进行监控,一旦位置出现误差,它会自动跟踪,自动调整。

不同于表面软组织,骨科的手术更像是在一个坚硬的暗箱内操作,所以需要深层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医院田伟院长总结了骨科手术的三大难题: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看不见——人眼无法看到内部结构;打不准——打螺钉时,人手的稳定性和操作精度不够;拿不稳——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医生的稳定发挥。X光射线的使用,可以让医生在手术中通过透视看到骨头,但缺少立体空间定位,还有让医生患上放射病的隐患;能有一双可以透视的眼睛看清人体内部结构、能有一条稳定的操作路径保证手术质量,是骨科医生的需求和痛点。骨科手术最怕螺钉打到神经上、血管上,不同年代的骨科大夫都在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风险。

举两个例子,如上颈椎,是世界上公认最难、最危险的手术部位。手术中很容易把钉子打到神经上或大血管里:椎动脉堵,会引发脑梗;椎动脉破,会大出血;打到脊髓伤了神经,病人会立马瘫痪。医院这名43岁的男性患者,严重寰枢椎先天畸形合并颅底凹陷,医院拒之门外。通过CT扫描图像找螺钉通道,医生发现右侧完全无路可走,只有左侧有一条紧挨大动脉和脊髓、仅剩4毫米宽的钉道。这例手术的精度需求,完全超越了人的能力。手术现场,C型臂对全麻的患者实行三维影像扫描,图像被同步传输至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田伟在导航系统屏幕上设计好钉道,机器人的机械臂将手术工具精确定位到手术位置,套筒指向目的钉道的进钉点。田伟沿着套筒钻入导针,插入患者身体内部,确认位置无误后,再把一枚直径4毫米的空心螺钉套进导针固定、拔出导针。之后,他对患者再次扫描,确认螺钉位置与规划的一致。

复杂骨盆骨折多由高能外伤所致,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致残率高达50%~60%。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病情凶险,手术治疗难度大。长期以来骨盆骨折复位后通道螺钉置入成功的关键主要依靠术者的经验。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人工操作,不可能完全避免误差,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螺钉置入不当,导致神经血管损伤等灾难性后果。“天玑”骨科机器人具备了人类无法达到的高稳定性的“手”和高精准度的“眼”,解决了以往骨科医生徒手操作时遇到的诸多问题。通过它来开展手术,精确度可以达到0.8毫米,这是手工操作难以实现的。骨科机器人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化的解剖结构,在术前“量身定做”规划出最理想的螺钉置入位置,精准定位,微创置入螺钉,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及手术失误的发生几率。

嘉宾简介

搜索盘锦交通文艺广播

同步传送日日新

THEEND

监制:张敏

责编:施清

编辑:王天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ys/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