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国采的开先河之举
11月9号,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公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采购工作将于年1月1日起执行。
本次集采是冠脉支架的首次全国性集采,更是医用耗材国采的开先河之举。均价降至,代表着冠脉支架百元时代真正到来。
医疗机构积极参与本次集采,共有家医疗机构参与,其中年采购量大于个的家医疗机构全部参加。首年意向采购量达到万个,接近年载药铬合金支架采购量(万个),占年全部材质采购量(万个)的65%。
国家级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影响深远,对相关利益方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11月6日,据东方财富数据统计,以申万行业分类共有78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其中多达71家当天收跌,总市值合计蒸发超过亿元。微创、乐普股价重挫,可见这次国家级的量采一定伤害到了利益链条上的某些环节。
对医保局而言,是绝对的创举,国家级别的带量采购一直悬而未决,而今终于往前走了一步。
根据医保局官方消息,年集采与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按意向采购量计算,预计节约亿元。
价格是否合理?还需要多方应证。
除了价格因素,如果能够保证品质、供应保障,那国家级的带量采购将会快速推向其他领域。
本着谁买单,谁负责的原则。医保局将会牵头多方推进。
11月1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冠脉支架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内容指出,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本次集中采购工作的重要性,全面落实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切实保证集中带量采购冠脉支架的质量安全。
与此同时,各地区带量采购仍然在同步频繁推进。
11月11日,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发布消息:为推动四川等7省区医疗保障局开展“六省二区”冠脉扩张球囊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经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和天津市医疗保障局研究决定,建立联盟间协同互动机制。
11月10日,江苏省医保局发布《江苏省第四轮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公告(一)》显示,将对胶片和吻合器进行带量采购。
11月11日,湖南省医保局发布《湖南省年度医疗机构部分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案》。
对生产企业而言,国家级的带量采购一定要中标,一旦落选就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全国销量可能大幅下降,需要面临着战略的调整。
在积极报低价保证市场份额VS消极报高价维护价格的选择之间,国产和进口厂家都选择了前者。
本次冠脉支架带量采购博弈规则类似于“囚徒困境”,械企为了活下来,已经报出超出预期的价格。
这价格开始逐渐波及到生产企业的毛利,降幅过高比如95%就已经影响到械企的生产成本。
中选的8个厂家能分得一杯羹,官宣是首年意向采购量万个,占全国使用量的80%。需要构建渠道,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比如实行二票制或者一票制。
8家之外的厂家,只能考虑去发展剩下20%的国内市场,医院、医院等,但这部分市场比较小。
而且去争取那20%的份额,实施起来难度颇大,因为国家级带量采购的品种是确保能满足基本需求,医院才会去做这20%目录外采购的事情。
更常规的做法是8个厂家内部消化掉,按惯例接下来8个厂家的代表们都会密集的签合同,合同签的也是保底的使用量。
这次美敦力和波科中标的三款支架,都是上市十几年的旧支架,这几家厂家的新支架在集采价格宣布的同时从中国退市,所有新研发的能够抑制血管内皮化的药物,更好的支架结构,更好贴壁效果的支架,因为研发成本和前期上市的成本,在中国再可能没有机会上市。
当然冠脉支架的使用是在冠心病手术治疗阶段,雅培、波士顿科学等多家国外厂家已将战略重心和营收结构迅速往前移,调整到了冠心病的前端检测、影像设备等领域上。
同时也将冠心病人支架手术中使用的“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等相关设备引入国内,辅助心血管医生作精准诊断。
总之,本次量采将对行业生态格局带来重大改变,一部分企业会消亡,一部分企业会发展。问题的核心在于产品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带量采购后就会产生较大风险,产品结构比较丰富,就有更多的资源,抗风险能力也就较强。
对经营企业而言,本次的量采产品终端价格降幅90%+,中间流通环节利润和费用被压缩到极致。
经营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向:
一、继续从事该产品的经营,成为或大或小的配送商、服务商、或者转为厂家控股公司,结合二票或者一票制的各个环节,有体量就有空间,但过往的好日子已经不再。
二、抓紧时间布局,利用终端的资源,代理或者入股其他产品线,因为赚钱要趁早,趁着还有时间的时候。
因为不是所有的器械都适合集采,特别是竞争不充分、国产替代程度低、标准化难、产品组合复杂的领域。
比如神经介入、瓣膜介入领域,体外诊断领域的化学发光、伴随诊断、第三方医学实验室。
比如偏消费属性领域,可自选消费的角膜塑形镜、医美耗材、ICL晶状体、康复器械。
附:冠状支架市场情况
冠脉支架是心血管耗材的重点细分领域之一。
自年起国产心血管耗材产品共计项,其中包含16项刚过期的产品(注册有效期规定为5年),国内生产制造企业达到家。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心血管领域的大力支持,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其中冠脉支架市场国产产品份额占据70%以上。
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乐普、微创、吉威、美敦力、雅培等大型企业手上,排名前10的大企业占据95%的市场份额。
医疗大健康,医械大体量,百姓大需求,从业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