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漯河医专二附院(医院)成功完成我市首例3D打印定制假体髋关节翻修植入术,运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定制专属假体髋关节并成功植入患者体内,实现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中开展个性化、定制化假体的应用。
日前,一名76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漯河医专二附院(医院)骨三科就诊。通过询问病史得知,老人在14年前做过“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着长时间的消耗磨损,左腿渐渐出现行走困难、疼痛难忍的症状。经检查,科主任张绍安发现患者植入的假体出现松动和脱位,髋臼磨损伴有骨质疏松。
(X线提示:假体松动、脱位、髋臼磨损、骨质疏松)
随后我院骨科3D打印实验室负责人宛磊把患者检查部位的影像数据传入电脑,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立体的患者髋臼模型,直观地看到患者的髋臼磨损严重、结构性骨缺损,无法使用常规型号的假体。经过科室医生反复的风险考虑,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运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定制一款假体髋关节。宛磊根据传入电脑中患者的影像数据,利用3D打印技术反复设计打印出髋臼假体及垫块并预演手术方案。?直观地看到患者的髋臼磨损严重、结构性骨缺损,无法使用常规型号的假体。
3D打印出的髋臼模型,提示髋臼磨损严重、结构性骨缺损(PaproskyⅡC型)
(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打印出髋臼假体及垫块并预演手术)
(3D打印的髋臼假体及垫块)
术前张绍安主任医师再次查看患者X线片并利用假体模型预演手术,随后在院内各科室团队的全力配合下,顺利为患者安装3D打印的髋臼假体及垫块,完成我市首例3D打印定制假体髋关节翻修植入术。术中透视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检查髋关节提示假体初始稳定性良好。患者术后恢复两周左右拆线,自己能下床步行回家。
(术中透视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检查髋关节提示假体初始稳定性良好)
据了解,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制造三维实体的先进技术。应用在医学领域能让原本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立体化、可视化呈现在眼前,手术实施者可以通过打印出来的1:1模型进行预先操作手术,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提高了精准度。还可以打印出定制金属骨小梁人工关节等,促进现代精准医学的发展。
(漯河医专二附院骨科3D打印实验室)
(盘古4.1医学3D打印系统)
“3D打印技术对于骨科手术具有定制化意义,最主要体现在“精、准”二字上,可以有利于医生更好地完善手术方案,对患者的特殊损伤或复杂的关节置换、翻修等进行精确、有效的手术操作。”张绍安主任医师说,3D打印技术能帮助医生全面看清患者的情况,预先考虑最佳的手术方案和流程,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
“由于个体差异,标准化的假体内置物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患者的治疗需要,一些假体可能与受区匹配不良,不能满足解剖及生物力学需求。为保证内置物的完美匹配,延长假体寿命,就需要定制个性化的假体。”漯河医专二附院骨科3D打印实验室负责人宛磊说,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运用不同材料制作生产不同的产品,其产品最突出的精准、复杂成型、个体化等特点,有利于达到最佳手术效果。使患者早日重返日常生活和工作岗位,从而减少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约费用。
责编:刘宝霞
编辑:卢闯
素材:远东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