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东院骨科党支部与医院骨科党支部及院内多学科通力合作,在医院东院,成功运用最新生物重建技术挽救了一名14岁骨重病患病少年的一侧下肢,目前,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正在康复中。
一、两院联动,运用最新生物重建技术挽救重病患病少年一侧下肢
14岁的郭某某,年3医院被诊断为“右下肢骨高度恶性疾病”。几经周折、辗转千里来到了医院东院,就诊于肿瘤内科的闵大六主任。以骨肿瘤为重点研究方向的闵主任,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迅速制定了围手术期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邀请骨科常务副主任詹玉林进行会诊。
“患者年龄还小,一定设法保住小朋友的下肢,我们会全力为你们进行术前术后的保驾护航。”这是闵主任见到詹主任的第一句话,揭开了挽救患者一侧下肢的保卫战。
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闵主任带领肿瘤科的同事们为患者设计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按照国际的最新标准在市六东院进行了4次的全身化疗。与此同时,骨科的全体同仁在詹玉林主任的带领下也展开了积极的手术准备。
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14岁的患者应该接受截肢治疗,但这对他和他的家庭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惊天霹。对于患者来讲,他将永远失去用自己的下肢去感知、征服大地的能力。我院骨科主任詹玉林得知此情况后,立即将此医院骨科党支部杨庆成书记。杨庆诚主任医师不仅是治疗该疾病的专家,更是一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在得知该情况后,他说:“无论是从骨科专业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共产党员职责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应该勇挑重担,一定要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救治服务”。
手术切除是目前骨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截肢、关节离断是最常用的方法。日前,由于化疗方法的进步,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作瘤段切除或全股骨切除,采取保留肢体的“局部广泛切除加功能重建”辅以化疗等措施。杨主任、詹主任在仔细研究了患者的病情,并请我院麻醉科共同参与,最终制定了“生物重建技术挽救患者下肢”的治疗策略,用患者本身的腓骨,和取下的部分肿瘤骨采用酒精灭活的方法,加上一根同种异体骨重建患肢的骨支架,进行生物重建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肢体及功能。
年7月3日,一场挽救患者下肢的战役开始。在麻醉科主任王爱忠的全力配合下,经过5个小时的手术,杨庆诚、詹玉林团队的努力下,使用“最新生物重建技术”重建患者一侧下肢的手术终于成功了。患者在苏醒后安返病房,望着患者手术后仍然存在的一侧下肢,患者家属握着杨庆诚主任医师的双手,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六院骨科党支部书记杨庆诚主任医师介绍说,该患者的疾病是恶性度较高的一类疾病,在小儿中最为多见,该病恶性程度甚高,预后极差,截肢后3~5年存活率仅为5~20%。而现在为该患者治疗上运用最新生物重建技术不仅保住了患者的一侧下肢,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患者5年存活率。这次手术不仅为患者延续了生命,也为医院东院在骨肿瘤患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不忘初心,用爱心践行十九大精神,行动暖人心
在与患者及家属的接触中,骨科医务人员了解到患者的家境十分困难,郭某某的母亲身体不好,不能工作,没有收入。家中还有一位妹妹正在读书,父亲无法外出打工,仅靠几亩土地维持生活,现在全家的生活和住院费全依靠亲朋好友的捐助,甚至借了民间高利贷给患者来治病。而患者的化疗费、手术费以及术后康复治疗费预估需要几十万元,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牵动骨科全体同仁的心。
为了给患者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我院骨科党支部书记詹玉林带领骨科党支部向全院党员发出了爱心捐款倡议书,号召党员同志为挽救这位不幸的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爱心倡议书发布之后,所有全院党员都积极进行了捐款,甚至带动了大部分的群众进行捐款捐物。全院10个党支部纷纷发来善款和慰问,共计余人奉献了爱心,甚至远在鲁甸援滇的党员同志、远在美国深造的党员同志,也在得知该情况后,也越过高山大海发来善款和慰问。
当得知两院医生及党员不仅全力为患者保住了珍贵的一侧下肢,而且还考虑到他们拮据的家庭收入并进行了全院的捐款慰问,患者家属再次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收到由市六东院党委常务副书记程英升转交的全院捐款时,患者家属说,“疾病无情、大爱无边,没想到在六院东院我们不仅享受到了最精湛的医疗救治,更体验到了党对我们不幸患者的支持与爱护,我们深深地感谢六院、六院东院所有的党员及群众”。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汇成一股清泉就足以滋润干渴的土地。正是在两院骨科党支部联动、多学科通力协作、全院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才在治疗患者骨骼重病、挽救患者一侧下肢保卫战的战役中取得了圆满的胜利。医院及市六东院的努力下,我们相信能够给患者更多的力量战胜病魔,让这点滴善举汇成爱的暖流,让生命之花重新焕发灿烂的生机!
(骨科党支部汪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