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医院
在一例常规膝关节假体翻修术中,患者在切皮后开始输注万古霉素,15分钟后出现了血压骤降,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无效,而后出现室颤及心跳骤停,麻醉科医师初步确定患者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迅速给予对症处理,并且组织多学科团队成功抢救患者,从而为患者的继续手术创造了条件。
1病例讨论
俞卫锋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医院
王月兰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医院
苏殿三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医院
刘艳红教授
医院
第一医学中心
高成杰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
第九六〇医院
董 河教授
医院
张月明教授
医院
2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66岁
主诉:右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6个月
拟行手术:全麻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
术前检查:无异常
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否认其他病史及过敏史。
感染情况:右侧关节腔红肿、脓性渗出;细菌培养结果为粪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左氧氟沙星用药的效果差。
3手术麻醉经过
15:00
患者入室,连接心电监护,血压(BP)/76mmHg,心率(HR)60次/分。
15:30
常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3mg+依托咪酯12mg+舒芬太尼30μg+阿曲库铵50mg,BP/75mmHg,HR62次/分。
16:50
万古霉素1g静滴,BP/68mmHg,HR56次/分。
17:05
静滴15分钟后,BP降至60/30mmHg,HR50次/分,立即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静推,无效。
17:07
HR减慢,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室颤!观察患者:面色发绀,瞳孔略大。
4深入思考
问题1
?
如果排除过敏反应,本例患者血压下降的可能原因还有哪些?围术期出现的持续性低血压的可能原因?
张月明教授:可以考虑过敏反应,但目前仅有血压低这一种征象,我们还不能排除其他原因。俞卫锋教授:除了血压下降之外,还未发现气道压增高、支气管痉挛、皮疹等特异性的过敏体征。由于患者术前存在感染,目前的手术操作是冲洗关节腔,因而除了考虑过敏反应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气栓、脂肪栓塞等原因。高亚蕾:正如两位教授所言,术中考虑过敏反应,但患者当时气道压没有明显升高,患者前胸、颈部无明显的皮疹,并且患者也未发生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因此排除了肺栓塞的诊断。问题2
?
患者出现室颤,我们需要进行哪些处理?谁来进行胸外按压?
董河教授:此时应立即呼叫上级医生,并且要尽快心肺复苏(CPR)及电除颤。高成杰教授:应该由麻醉科医师来主导CPR,立即进行胸外按压。苏殿三教授:麻醉科医师是手术室内患者抢救的核心,需要协调各科室人员,骨科医生应当负责进行胸外按压。王月兰教授:实际上情况是立即停止了手术,骨科医生负责胸外按压,麻醉科医师立即寻找电除颤器及抢救给药。问题3
?
该病例中的抢救措施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患者的高血糖需要处理吗?
董河教授:此时应立即呼叫上级医生,并且要尽快心肺复苏(CPR)及电除颤。刘艳红教授:该患者考虑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的用量较少。患者应激状态及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大量应用综合引起了血糖升高,若抢救后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可以给予胰岛素进行处理。问题4
?
成功抢救室颤之后,应当停止手术还是可以继续进行?
过敏反应后一旦初始的复苏有效,对于过敏反应严重程度为1~3级的患者,继续按计划手术并不会带来更差的结局,而严重程度达到3级之后,无论继续还是取消手术,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都会有所增加。董河教授:个人建议手术应当延期进行。俞卫锋教授:我们应当分别权衡继续进行手术和推迟手术的利弊,如果要继续手术,则骨科医生要与家属进行谈话协商,如果决定推迟手术,可能会患者预后更有利。董河教授:患者饱受关节腔感染的痛苦,家属方同意继续进行手术。因而麻醉科医师充分评估了患者的各器官功能,并且排除了肺栓塞等原因,全力支持继续手术。5麻醉处理及术后转归
立即心肺复苏,体外除颤4次(J,双向波),20分钟,呼叫上级医生;保障气道通畅,纯氧通气,适当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少量多次给予肾上腺素3~4mg及利多卡因mg静推的效果差;可达龙mg快速静滴,mg持续泵注,迅速排查原因,停用万古霉素。围术期的血气分析结果见表。
表围术期血气分析结果
处理:甲强龙、氢化可的松治疗过敏反应,使用冰帽进行脑保护,迅速在超声引导下建立有创动脉监测;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TTE)监测心脏功能,上报医务处,请心内科、心外科、特检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急会诊。
术后转归:患者恢复窦性心率;继续液体复苏,碱化尿液;继续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频查血气,予纠酸、补钾、补钙等对症处理,维持内环境稳定;患者状态基本稳定,观察面色、瞳孔基本正常,围术期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见下表;严密监护,精准麻醉管理,顺利完成手术,安全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后续治疗;术后第1天,呼吸机治疗,神志完全恢复;术后第4天呼吸功能恢复,拔除气管导管;术后第7天顺利转入普通病房;术后第54天,患者再次行右膝关节翻修术。虽患者术前仍为高危状态,但在严密监护以及精准麻醉下,手术过程顺利,安返病房。
6知识点回顾
围术期过敏反应全麻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病率1/20,~1/10,,死亡率1.4%~4.7%,青春期患者发病率无差别,成年后女性高于男性;发生率低,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率低,术后恢复差。引起围术期过敏反应的主要药物或物质为肌松药(首先是琥珀胆碱和罗库溴铵,其次为泮库溴铵、维库溴铵、米库氯铵、阿曲库铵和顺式阿曲库铵)、天然乳胶(尿管、手套)、抗菌素、胶体扩容剂、脂类局麻药、血液制品、止血药物如抑肽酶和凝血酶、鱼精蛋白、阿托品等,女性的围术期过敏反应发生率为男性的2~2.5倍。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是广泛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其他革兰阳性菌感染。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通常不用于手术前预防用药。心脏瓣膜修补手术或瓣膜心脏病手术前预防应于术前1小时给1,mg,8小时后重复给药1次。一般手术应术前1g,每10小时追加0.5g比例合理。如果是骨科手术则量宜稍大,即术前1g,每6小时追加使用0.5g。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至少滴注一小时,浓度<5mg/ml,或最大速率<10mg/min。
7麻醉管理总结
判断准确、反应快、处理及时、抢救措施准确得当是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成功的前提,由于处于麻醉状态下,患者的围术期过敏反应常难以表达早期症状,并且表现出的体征可能与麻醉药物导致血压下降相混淆,并且铺巾会掩盖皮肤表现,因此患者的围术期过敏反应通常难以识别。该患者经过20分钟CPR及4次体外除颤后无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在CPR后继续手术,而后短期内再次进行手术,这显示出团队具有较高的麻醉管理水平,在围术期为患者的保驾护航发挥了重要力量。
图过敏反应的诊治
完整内容请见07期《麻醉·眼界》杂志-病例副刊,留下您的姓名、邮箱及电话将有机会获得超有料的《麻醉·眼界》杂志!
转载需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麻醉·眼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