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取钢板,为什么很多医生建议回原来

一些患者在外地意外受伤骨折后住院手术,上了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出院后回到当地,继续工作生活。骨折愈医院取出内固定物。不料,被医生告之:医院医院去取。患者当时就懵了:取钢板不是小手术吗?回去取太远了。这么小的手术你们都做不了吗?来回路费比手术费还贵呢?再说也不方便啊。

为什么这么多医院上的内固定物呢?

是医生之间有矛盾吗?当然不是。

你想多啦!!

原因之一:现在螺钉和髓内钉型号不同,取出工具也不同。如果取出工具不配套,则有极大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打个比方:给手机充电,如果充电器不合适肯定是充不了电的。取钢板也是如此,螺钉与起子不配套,是取不出来的。如果没有取出钢板,必然会增加医患矛盾,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绝大多数医生不愿意也不敢冒这个风险。

另一个原因:不同的医生手术习惯不同,而且对于术中的情况,第一次手术医生最清楚。比如:术中神经是否显露?与钢板关系如何?术中螺钉是否已经滑丝?螺钉是手动拧入还是电动拧入?等等。这些情况不了解,很有可能导致术前准备不充分,最终出现手术意外或失败。

一旦术中出现滑丝或断钉,需要提前准备很多断钉或滑丝取出器械,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顺利取出内固定物。如果强行取出,则可能造成再次骨折。

因此,如果实医院取出内固定,医院医生提供第一次手术所使用的内固定材料的生产厂家、型号,医院也有这个型号则手术成功率可能会提高。医院的医生与第一次手术医生能直接沟通一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患者必须要有承担内固定取出失败风险的勇气和思想准备。否则在当今医疗环境下,医生们可能都不愿意去承担这个风险。也希望大家能理解医生们的苦衷。

作者介绍:

郭树章

骨科博士后

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负责人,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骨科分会,运动损伤防治分会全国委员,新疆中西医结合骨伤委员会常委,新疆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常委,骨质疏松学组委员,中国肢体功能重建与外固定委员会委员,骨关节康复与矫形器研究学会常委,医院健康扶贫专家,中华骨科创新基金会讲师。

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zx/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