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在这个嫩芽初生,灵物萌动的春天,医院骨科在“”兴医工程的领头人赵斌教授、骨科主任吕智教授的带领下,迎来了首个开门红。骨科医师王少伟副教授完成的项目《α-2巨球蛋白对ACL损伤致创伤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用的研究》、赵斌教授完成的项目《改良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上颈椎韧带骨化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王宇泽副主任医师完成的项目《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组织工程修复软骨损伤时对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和促进分化的作用》经过山西省科技厅层层评选,分别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可喜成绩。据悉,此次评奖中,医学领域仅授予了两个一等奖,王少伟副教授负责的项目顺利获批,充分表明了获奖项目在省内的领先地位。
01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少伟副教授王少伟副教授等,“α-2巨球蛋白对ACL损伤致创伤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用的研究”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创伤性关节炎(PTOA)是骨关节炎(OA)的一种,它是由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和继发的软骨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得一种疾病。本病以青壮年多见。本项目组成员通过研究发现a-2巨球蛋白(A2M)能够抑制绝大多数软骨破坏因子,有效保护软骨,显著减缓PTOA的进展,是治疗PTOA的新方法。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支持下,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历时12年,创建了关键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
02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斌教授赵斌教授等,“改良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上颈椎韧带骨化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该项目通过研究上颈椎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进展,对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创新改进,设计出适用于上颈椎固定的微型钛板,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推广至临床应用中。该成果旨在为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提供新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及新手术器械的临床应用。该成果推广后,可方便骨科医师对于颈椎后路手术的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与负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王宇泽副主任医师王宇泽副主任医师等,“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组织工程修复软骨损伤时对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和促进分化的作用”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该项目利用Transwell、附载SDF-1的PLGA支架、干细胞标记、免疫组化等方法明确SDF-1在体内、外募集BMSC,用不同浓度的SDF-1诱导BMSC,用Real-time
PCR、ELISA、West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SDF-1对BMSC表达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用附载SDF-1的PLGA支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证实了软骨损伤后,SDF-1募集BMSCS,促进BMSCS向软骨组织分化,修复软骨损伤,为解决临床难题提供好的方法。
骨科“”兴医工程实施两年多来,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给青年医师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创造出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使得青年人才不断脱颖而出,今后骨科会更加从战略高度抓好科研人才工作,本着“人人皆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的理念,加大对青年医师科研的培养,敢于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使各类优秀人才在黄金时期充分施展才干,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希望青年医生用发展的眼光在医、教、研方面做出细致规划,化压力为动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为骨科这棵大树添枝加叶,使其更加枝繁叶茂!骨科介绍医院骨科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建设单位、山西省骨与关节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有床位张,分七个亚专业(即创伤、脊柱、关节、骨病、显微手外、小儿骨科这和骨整复专业)、十四个子专业(即骨盆与髋臼修复、外固定与肢体感染修复重建、足踝、老年髋部创伤、颈胸腰椎、脊柱矫形、脊柱微创与显微技术、脊柱肿瘤、关节置换、运动医学、保膝、周围神经、断指(肢)再植、软组织修复)和一个辅助专业(神经电生理),有医、技、护人员人,其中医师人(主任医师37人,副主任医师43人;博士后5人、博士6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9人)。科室拥有骨与软组织损伤修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创办国家核心期刊-《实用骨科杂志》,设有神经电生理室、技术室、资料室。。END
科训
和谐|奋进|创新|求实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