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媒体转载请注明来源
专家简介高延征主任医师,教授,医院骨科副主任,医院骨二(脊柱外科)病区主任,河南省脊柱脊髓病诊疗中心主任,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者,享受河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委员,SICOT中国脊柱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兼脊柱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工作委员会委员,颈椎学组、脊柱创伤学组委员,河南省脊柱脊髓损伤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骨科医师协会副会长,河南脊柱外科学组组长。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直自主创新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郑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带头人,郑州市自主创新杰出青年。
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骨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脊柱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自行研制发明并以高延征名字拼音首字母命名的“GYZ颈椎记忆钢板”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通过国家质量标准检测应用于临床。根据自己多年颈椎病治疗的经验,对颈椎病的手术术式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应用自己发明和改良的多件国家专利器械,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缩短了手术时间。对枕颈部畸形,寰枢椎(上颈椎)骨折、脱位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担任河南省骨科学会第一、二、三届脊柱学组组长,成功举办了六届河南省脊柱外科学术大会、两届脊柱解剖与临床技术培训班,多次承办全省及全国的脊柱外科研讨会,极大地推动了河南省脊柱外科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河南省脊柱外科学术水平。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及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医学论文9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8部;设计或改良手术器械30余件,获国家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大部分实现了成果转化。
亮点专业上颈椎(枕颈部)外科随着CT、MR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颅颈交界区及上颈椎(寰枢椎)畸形、肿瘤、外伤等疾病检出率越来越高。上颈椎位于颅颈交界区,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脊髓、延髓以及颅脑的主要供血血管,手术难度高、风险大,稍有不慎即可影响呼吸中枢,甚至生命危险,被称为“脊柱外科的禁区”,医院开展上颈椎疾病的手术治疗。
近年来,数字医学和“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脊柱外科新技术不断开展,新产品不断研发出来并应用于临床,颅颈交界区及上颈椎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日趋成熟,并向精准化治疗模式发展。
(3D技术辅助提高技术精准性和安全性)
(寰枢椎复位枕颈融合术)
(寰枢椎畸形并脱位,上颈髓严重受压)
(术后脊髓受压解除)
河南是上颈椎疾病的高发区之一。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团队在高延征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与国内外上颈椎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攻坚克难、继承创新,利用目前最先进的数字医学技术及“3D”打印技术进行电脑手术模拟,导板设计,安全数据处理,大大提高了上颈椎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降低了手术风险。高延征主任对上颈椎畸形的相关研究获得“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项目、河南省科技厅以及郑州市科技局科研计划资助。因在该领域获得的突出成绩,高延征主任被中国医师协会聘请为制定《上颈椎创伤诊疗指南》的核心专家组成员,并为制定我国《上颈椎外科治疗原则专家共识》的15位专家之一。高延征主任成功举办国内第一期上颈椎外科新技术研讨会、上颈椎外科新技术培训班,为我国上颈椎外科的进步和技术推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高延征对上颈椎畸形、创伤、肿瘤、结核的诊疗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先后在国际顶级脊柱专业杂志《spine》,以及《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上颈椎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
高延征主任及其带领的河南省人民医脊柱外科专业团队,对上颈椎疾病的诊疗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得到国内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该专业团队有信心将“河南省脊柱脊髓病诊疗中心”打造为我国中部地区上颈椎及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中心。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