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男子车祸撞伤,为他做手术的竟是个机器

年7月28日,医院张树栋院长完成全省首例机器人手术,实现了骨科手术“微创、精准”的梦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医院共完成台骨科机器人手术,手术涉及创伤科、脊柱、关节疾病、小儿骨科等骨科领域。

在广泛将骨科机器人运用到临床的同时,张树栋和他的团队还积极参与到骨科机器人手术器械的研发中,凭借在骨科机器人手术实施和研发的领先优势,医院拿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任务合同书。

▲医院骨科进入“机器人”手术新时代

微创:2个“小眼”即可完成复杂骨盆骨折手术

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总是难免发生,“伤筋动骨天”,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对于创伤骨科医生而言,骨盆骨折手术就是其中的一项挑战。而如今,随着骨科机器人的“介入”,微创手术治疗成为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治疗方式,使很多复杂的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不再是骨科医师的梦想。

49岁的陈先生在一场车祸中撞伤,经检查合并脑外伤、胸外伤以及骨盆骨折,医院进行治疗。病情稳定后,由于无法处理复杂的骨盆骨折手术,在医院建议下,受伤11天后的陈先生转入医院接受治疗。创伤二科孙涛主任为其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术前经过国际最先进的全功能牵引床闭合成功复位后,采用骨科机器人为其手术。

术中仅打了2个“小眼”,用三枚空心螺钉进行了3个部位的可靠固定,1小时左右手术顺利完成,整个过程出血量不超过毫升,术后三天,陈先生顺利出院。

精准:骨科机器人打钉“指哪打哪”

“传统骨科手术难度高,尤其是打钉位置,需要先借助X线诊断设备,经反复透视,然后依靠医生的空间想象和徒手操作确定螺钉置入路径,往往无法实现精确的定位,螺钉置入的位置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略有偏差钉子要么会进入腹腔损伤致命的动脉,要么进入椎管引起神经的损伤,要么进入髋臼引起股骨头的磨损,国内能微创操作这个手术的专家不超过10人。”医院创伤二科主任孙涛告诉记者,以往对于这样的许多患者,为了保险临床中多采用钢板、外固定架固定,手术刀口20多厘米且创伤大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固定不可靠而且还面临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对患者的恢复影响特别大。

孙涛介绍,骨盆骨折的传统手术固定效果也不好,但采用骨科机器人手术,打钉精准,可以说是“指哪打哪”,手术切口少而又小,仅有两个小眼,还没有使用钢板,出血量不到传统手术的1/,减少了手术输血,医疗费用也大为降低,在提升了手术效果的同时,手术风险也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度。

年7月,医院张树栋院长采用国际领先的“骨科机器人”为一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做髓内减压术,这也是世界首例应用骨科机器人行双侧股骨头坏死减压植骨手术,今年6月,医院又采用“骨科机器人”为烟台一位12岁骨折男孩手术,是国内最低龄的骨科机器人手术患者,截止今年9月,医院已完成台骨科机器人手术,其中涉及骨折内固定手术、股骨头坏死减压病例和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等。

科研: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为了将骨科机器人运用到更为广泛的骨科手术中,医院骨科医务人员医院学习,打造“全能的骨科机器人手术团队”,集医生、技师、工程师于一身,即使没有研发单位的工程师也能顺利完成手术。医院“十三五”规划攻关项目,在致力于推广更先进的骨科机器人手术方面医院将工作落实到了每个细节,成为国内领先医院。

医院张树栋院长介绍说,骨科机器人手术是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计算机和导航技术为一体的精准骨科手术治疗技术,旨在实现常规手术微创化、复杂手术标准化、关键操作智能化。目前医院引进了天智航公司生产的骨科机器人第二代和第三代各一台,可用于脊柱全节段、创伤、关节和儿童骨折的治疗。

为惠及全国百姓,在不断开展领先的骨科机器人技术的同时,医院今年还通过开设骨科机器人学习班、手术转播及利用实践得来的经验参与科研,全面推广骨科机器人的应用。济南、青岛、浙江、江苏、医院纷纷来院参观学习。

不仅如此,张树栋和他的团队还积极参与到骨科机器人手术器械的研发中,进一步扩大了骨科机器人的手术范围,研发了相关的手术部件,期待更多病人会因此受益。据悉,由于在骨科机器人手术实施和研发的领先优势,近日,医院主研的《多适应证骨科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研究》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

通讯员秀玲叶杏守林国杰

在这里,阅烟台,读人生

烟台大众网

身边丨生活丨温度

新闻-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wcgk/3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