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脊柱外科手术,术后半小时自如翻身

儿童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535765.html
上周日,医院开展了一例80岁高龄老人的脊柱外科手术,术后第二天,老人家就能愉快地下地行走,对手术效果表示很满意!这医院中,也许并不算是一次特别高难度的尝试,但真正令人高兴的是手术前后的医患双方良性互动所缔造的一次完满治疗经过。

1

三周前,这位老人家因为“腰椎椎管狭窄伴双下肢乏力以右侧为主”来我院门诊就诊于脊柱外科,而脊柱外科梁伟国主任则明确建议手术。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决定亲自与老人家和家人进行麻醉门诊面谈。

因为对一位80岁老年人而言,除了身体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等情况外,我还需要了解老人是否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对手术治疗有怎样的期望、是否有足够心理准备去迎接术后康复阶段的种种问题以及家人对此抱有怎样的态度。

而以上情况,对于患者是否有足够好的依从性来配合手术治疗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面谈中,我了解到:

老人家的身体一般情况较好,思维与记忆能力正常,心态健康积极,盼望通过手术能帮助自己恢复比较好的行走能力,但她担心手术的风险。

家人对老人接受治疗的愿望十分支持。

然后,我把术前检查项目、整个围手术期的经过以及患者可能面临的疼痛不适、以及麻醉与手术潜在的各种风险都向他们说明白。另外,我也告知他们,我们这个医疗团队的主要成员的资历与能力,帮助对方建立对我们团队的信心。

就这样,通过30分钟左右的面谈,我们建立起了医患彼此信任的关系。医院是一医院,这意味着我们不仅仅为患者提供身体上的照护与治疗,还要为他们提供心灵上的支持与关怀。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全人照护才是医学的最佳实践。

从术前的X光正侧位就能看出老人的腰椎退行性变比较严重,腰椎滑脱、椎管狭窄也许是长时间腰背痛的关系,背后的肌肉代偿性紧张收缩,又造成了脊柱侧弯、旋转的畸形患者还自诉有右手臂不能抬起的问题,在术后居然马上就能抬起,考虑也是与腰背部肌肉代偿性紧张有关

以上问题,都让这位性格开朗、喜爱运动的老人只能扶着助行器缓慢跛行。

在确定了手术日期后,我们的手术室团队开始不懈地根据主刀梁伟国主任的要求和手术中的每个可能的细节准备好手术器械和各种用品。

广州和睦家的手术室护士们,医院的多年工作经验,其中有两位还是骨科专科护士。

后路脊柱手术围术期管理的重点之一是俯卧位的体位摆放,这涉及保护患者的眼睛和皮肤以及各种管路;术中如何避免压迫腹部,更是避免因下腔静脉受压引起术中出血增加的一个关键。所以,我们的手术室护士们轮流用自己的身体尝试不同的手术床和体位架的舒适度和可用性,还考虑如何满足术中X线透视的需求。

而我们麻醉科的医生,与梁伟国主任详细探讨了术中辅助控制出血的方案,包括体温管理、氨甲环酸输注、安全前提下的控制性降压等方法。

另外,我们还根据脊柱神经解剖的特点提出了请外科医生在关闭切口前实施手术节段横突旁的局部麻醉方法,阻滞患者手术节段的脊神经后支,在不影响运动功能的情况下,控制手术后疼痛(下图蓝色圆圈区域)。

另外,术中的保温对控制出血和帮助老人顺利从麻醉中苏醒过来非常重要,为了保温,我们动用两套BairHugger系统(下图),在患者上背部和下肢进行加温。

在手术当日,我们整个团队,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放射技师都准时来到手术室做好准备,病房的专科护士也在病房做好了周全的准备。

我们的患者怀着平静又略有紧张的心情来到了手术室,她见到的每一位医务人员都亲切地向她打招呼和自我介绍。安全核查后,麻醉医生们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动脉穿刺置管等一系列操作;而护士则为患者插好尿管,建立第二条大口径静脉通道。十几分钟后,我们就把患者翻成仰卧位在手术台上了。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不仅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体温等基本生命参数,还监测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和脉压变异度等先进参数,以目标导向的方式调控麻醉深度和输血输液量。

脊柱外科医生,则有条不紊地逐层暴露脊柱,然后进行椎弓根钉放置,再实施椎管减压和椎体植骨融合内固定,然后,再通过钉棒结合的生物力学调节方式来矫正了患者的脊柱侧弯和旋转畸形。听起来简单的几个步骤,实际上很复杂,需要丰富的手术经验和细致耐心的操作。

考虑到患者可能在术中出现出血过多、或者骨质疏松影响内固定等因素,梁主任也做好了简化手术步骤的备选方案。而实际过程中,手术中术野出血不太多,条件一直都允许梁主任一气呵成地完成整个手术,仅在后半部分的椎管减压时,才出现一些出血加快的状况。

术中患者接受了输血,但术后的血常规/生化检验结果提示患者的各项指标都几近于完全正常。在手术的完成阶段,梁主任按照事先的计划进行了针对支配手术切口周围感觉的脊神经后支的局麻,这一措施大大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以至于她根本不需要使用镇痛泵或经静脉用强阿片类药物镇痛,促进了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的同事没有忘记在病房中焦急等待的家属,外科的医疗协调员把术中的进展及时地告知家属,让他们不必担心。

从术后的腰椎正侧位片可以看出,术前的腰椎滑脱、侧弯和选择畸形已经被纠正,更重要的是通过椎管减压,使病变部位脊髓受压的情况明显改善。梁主任成功的手术让老人家在术后就明显感觉到双下肢力量的恢复。

手术之后,患者半小时内就从麻醉中苏醒过来,并可以比较自如地翻身。梁主任下手术台,写好手术记录回到麻醉恢复室,就告知了患者手术顺利完成的好消息。回到病房里,护士为患者装上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气压泵。患者表示很喜欢这个装置,按摩着很舒服。

在术后第一天,在医生的鼓励和护士的陪伴下,患者就下床走动了。神经阻滞加口服镇痛药的多模式镇痛方式,让老人家能如常地恢复饮食,自如地行动。老人的亲身感受是,手术的效果立竿见影,除了两条腿恢复力量能轻松抬起之外,就是自己的右手忽然能自如地抬起了,过去一直抬不起来,她对此感觉很开心。术后第二天,外科医生就为患者拔除了腰部切口的引流管,术后几乎没有出血。

然而,手术并非马上就能解决老人的所有问题,由于腰骶部神经长期受压,要让老人的下肢肌力得到更好的恢复,是需要专业的康复理疗师指导下的康复锻炼的。我们的康复理疗师在手术前已经看过老人家,了解过病情,术后了解到老人有明显的肌力恢复,就按照此时的情况为她制订了后面的康复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得到康复理疗方案,以及与主刀梁伟国主任约定复诊时间后,患者就在家人陪同下开心又平安地回家去了。

期待老人家能早日恢复良好的行走,像过去一样打打太极拳,逛逛公园。

医院医院,相较于其他发展体量更大、学科医院而言,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更加能发挥多学科合作的凝聚力,让不同专业的医生同时尽心尽力地服务于患者,而学科之间无分彼此,以病人为中心。

我们所能提供的,不仅是通过手术矫治患者的脊柱疾患,而是一种考虑患者身心需求和术后快速康复的整全照护。在这个围手术期里面,除了最关键的脊柱外科医生外,麻醉科医生、手术室/病房护士、放射技师和康复理疗师都各尽所能,一起来支持手术顺利完成,并把手术的疗效最大化。精准到位的手术、安全舒适的麻醉管理和术后镇痛、温柔细致的术中/术后护理和准确的术后康复策略,还有患者本人积极正面的求医心态,共同成就了这次十分理想的医疗过程。

赵一凡

医院麻醉科主任

赵一凡医生于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在中医院麻醉科接受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获中大硕士学位,年获中大博士学位,在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在加入广州和睦家之前,赵医生在中医院麻醉科工作18年,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赵医生擅长产科麻醉、分娩镇痛、头颈颌面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骨外科等外科手术麻醉;对各类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和困难气道处理具丰富经验;熟练掌握超声神经阻滞和重症心肺超声快速评估等麻醉新技术。

此外,赵医生还拥有丰富的海外医疗工作经验,至年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工作,在年参加“无国界医生”,赴医院,从事当地平民的战创伤救治工作。另外,赵医生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麻醉与大脑发育”和“麻醉与肿瘤”两个领域发表多篇SCI论著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曾多次获得中山大学教师授课比医院优秀教师奖。赵医生现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重症医学分会理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wcgk/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