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几年前的第一篇原创科普,现在在网上各平台也已经有几十万人次浏览过了,正是因为看过这篇科普的病人的一句句留言和评论,让我深刻了解了医学科普的重要性。今天把这篇文章结合一些更新的理念,重新整理给大家,带各位受半月板损伤困扰的病友,认真的,了解一下这七组问题。
作为一个骨科医生,特别是搞运动医学的,半月板的问题每星期被重复问个上百次很正常,被问的烦的不行,说的口渴的要命。有时候真想拿个可以复读的大喇叭,在病房和门诊循环播放关于半月板的问答。这篇科普文,就把这些问题归类总结,做一个统一回答,让您彻底搞懂半月板损伤是怎么回事。
半月板是干嘛的?
先看图,
半月板是膝盖里面的两个衬垫(内外侧各一个)。因为是半月形的,所以叫半月板。
那么这两个垫子垫在那主要是什么作用呢?
①减震,吸收震荡。半月板能够持久地吸收能量,减少关节承受的冲击力。据研究,切除半月板后,膝关节吸收能量的功能将下降20%.
②润滑关节接触面,减少磨擦。人家滑嘛~
③增加软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这个解释一下:看上面的图,膝关节上面的软骨是圆的,下面的软骨是平的,那么两者之间在摩擦时就只形成一个很小的接触面积。根据中学物理的压强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也就是这么小的接触面积要承担整个体重带来的压力,接触点的压强肯定很大。而软骨是一种比较脆弱的组织,每平方厘米的人软骨能够承担的最大重量是30kg,超过这个重量,软骨就会发生损害和退变。而半月板就像一个很有弹性的面团,压扁、恢复、压扁、恢复,这样就增加了关节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保护了软骨。据研究,内侧半月板切除后,关节软骨和软骨之间的承重接触面积将减少50~70%以上。在人类尸体标本上的力学研究表明,移除半月板后,膝关节软骨上的压强增加2.5倍左右(接触面积变小了)。
④增加关节稳定性。这部分讲起来复杂,作为患者知道有这么个功能即可。
听起来这两块板儿还蛮重要的吧!
那么问题来了,它们怎么就损伤了?
“半月板是怎么伤的”
“我又没摔到没碰到,怎么会半月板损伤”
“我没伤到它呀”
摔倒时膝盖以一个不正常的姿势在发力,会损伤半月板;
运动时膝关节急转急停、扭转变向、突然发力、减速运动,会损伤半月板;
跑步或者上下楼梯、蹲起、跳跃时,某个动作膝盖发力,就那么巧,膝关节正好处在不正常的扭转姿势,半月板不那么舒服的卡在上下软骨之间,这么被软骨一碾搓,会损伤半月板;
老年人有关节炎的,软骨都没有,露出硬骨头,摩擦力很大,会损伤半月板;
半月板发育不好,形态不佳的,即使是正常活动,也可能会损伤半月板,比如盘状半月板,就是人家的板板是月牙形,你的板板是满月型,而且还厚厚的,微观结构排列紊乱,这种半月板更容易在运动中撕裂;
就算上面你一条都没有,年龄大了,半月板这种组织里的水分减少了,脆性增加了,自然而然也就变性损伤了。这叫退变,老化。
“我怎么知道我是不是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来确诊?”
其实运动医学的诊断是相对复杂的,因为一个小小的关节里,有这么多的软骨、韧带、肌腱、纤维组织、滑膜、骨骼等,它们任何一处损伤都会产生很多类似的症状。专业的运动医学医生尚且需要结合病史伤情、查体和影像,来综合判断,让患者自己去判断自己的病情,是非常不现实的。下面给大家一些提示,在发生以下症状时,应该考虑可能存在半月板损伤,并及时到运动医学科或关节外科就医。医院没有开设关节外科或者运动医学科,可至骨科就诊。
具有半月板损伤提示意义的症状有以下几点:
①膝盖关节缝水平(膝眼平面)的疼痛,尤其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后明显。
②关节出现交锁现象,就是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好像突然卡住,不能伸和屈,过一会活动活动可以自己解锁。
③关节反复肿胀积液
④患侧的大腿肌肉萎缩,腿围比另一侧变细。
⑤屈伸膝关节活动过程中能感觉到膝关节内部有弹响,类似于“拨动感”,常被形容为“咯噔咯噔的”,但是注意,那种突然蹲起时候膝关节发出的清脆的响声并不是。
当您有以上症状中的1条或者多条,那您应该去看医生了。至少,不该再继续运动。
到了医生那里,您可能需要做以下检查:
①详细的病史、症状和伤情的告知。
②医生需要给你进行查体(就是医生边活动你的关节,边用手来感觉里面的问题),有经验的骨科医生通过给你检查膝盖也可以大致判断的八九不离十。
③膝关节核磁共振。单纯的X片对于针对半月板损伤的确诊几乎没有多大意义。
“我半月板I度、II度损伤,需要手术吗?
对我们的膝关节有明显影响的是半月板撕裂,而且是较大、较复杂的撕裂,一般很小的撕裂、磨损、退变,对关节的影响其实很小,甚至不会引起症状。
而半月板的I度、II度损伤,实际上就是半月板并没有撕裂,只是内部结构发生了变性、紊乱,所以,这种不需要特殊干预,更不需要手术治疗。
没有医学背景的伤友最常问的一句就是,我核磁共振上显示有II度半月板损伤,我膝盖也疼,那就是半月板引起的。
这句话看似因果关系上能理的顺,实际上却存在很大的漏洞。要知道,能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几十种,不能因为你膝盖疼,而半月板刚好有点退变你就全赖在人家半月板身上吧。你年龄大了,脸上长了一些皱纹,而你今天突然牙痛,难道说牙痛是皱纹带的?
I度、II度的半月板损伤,很多是不引起症状的,即使是III度的半月板撕裂,只要撕裂很小,也不见得产生症状。而门诊更多的膝关节疼痛,是髌股关节疼痛、是髂胫束综合征、是骨性关节炎等等。
所以,对于I、II度的半月板损伤,是不需要手术的。它只是因为你的年龄大了,或者运动量相对大了(体重大、或者平时不怎么运动肌肉强度差),半月板发生了退变变性。如同晾衣绳用久了就耷拉了,手机用久了反应慢了,差不多。
“半月板损伤如何保守治疗?”
“怎样能避免半月板损伤发生和加重?”
那么既然不需要开刀,该如何保守治疗呢?
我给大家总结成七字方针:“休息!减肥!练肌肉!”
休息:减少膝关节的负重,上下楼梯、蹲起、蹲着干活、搬重物、爬山、走很多路,需要跑跳和负重的体育运动等这些都要减量或避免,原则就是只要引起膝关节的症状,就应该减少或停止(其中这一点不仅针对半月板损伤)。
如果处在疼痛的急性期,比如受伤24-48小时以内,可以卧床休息,并进行膝关节的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这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消除肿胀。如果是慢性的半月板损伤阶段,或者半月板退变,只需要量力而行的进行生活和运动就行,这个量力而行,就是活动后不引起膝关节不舒服,或者最多这种不舒服持续不超过2小时。如果你在活动过程中疼痛明显或者有交锁症状,应该立即停止,并且及时就医。
减肥:我知道看到这肯定又有很多伤友要问了,你又让我休息又让我减肥,我休息了还怎么减肥?!你确定咱们长胖和减不下来体重,仅仅是因为运动的少吗?
在减肥方面,饮食调整和饮食控制的贡献比运动要大的多,而运动的贡献更多的在于保持减肥成果和改善体型体态。而减肥在减轻半月板负荷方面又非常重要,你能减轻5-10公斤,对你的膝盖现状将大有改善。而你要做的,仅仅是把饮食习惯中的主食(米、面、面条)摄入量减少一半,拒绝饮料、甜品等零食,不熬夜,少应酬,并且坚持三个月以上。
练肌肉:你看,我不仅让你休息,还让你减肥,又让你锻炼,这是不是很矛盾?我想先给大家传递一个理念,在我们运动医学领域中,对休息和锻炼的定义,其实比大家平日里所理解的要精细的多,这么说吧,休息,应该是特定肌群、特定关节的休息,而锻炼,也是特定肌群、特定关节的锻炼。比方说,你脚踝疼,一走路就疼,那么这时候让你卧床几个礼拜,就不仅是脚踝休息了,全身到处都跟着躺了几个礼拜,运动机能、心肺功能、肌肉强度都会跟着受牵累。其实只需要让脚踝不负重,我们照样可以去卧推杠铃,做卷腹,甚至游泳,骑自行车等。大家记住一点,在运动领域,休息,其实是指的“避免诱发疼痛”,而锻炼,指的是“针对性的练习”。
那么,对半月板有好处的肌肉有哪些?其实对半月板好的,也就是对膝关节好的。他好我也好嘛~
对我们膝关节健康最重要的两组肌群就是股四头肌和腘绳肌,也就是大腿前后的肌群。
本篇篇幅有限,仅简单介绍三个动作,让大家便于掌握。更精细化的膝关节运动康复,我们将另开一篇细讲。
以下三组运动康复动作,对于增强膝关节稳定性,避免膝关节发生运动损伤,康复现有的膝部伤情,都非常有益。
康复动作一:直腿抬高练习
意义:有效锻炼股四头肌,维持肌肉力量,避免肌肉萎缩,要求不高,老年人和手术后病人也可以练习。
要领:①膝盖一定要完全伸直
②悬停时间越长越好,到腿发酸、发抖、坚持不了了再放下来,算一个。
③抬高30~45°最佳,抬得过高反而就省力了。
④做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同样可以练习
⑤如果感觉这个锻炼太轻松,每次坚持的时间太久,就用两个袜子装上米,系起来,搭在小腿上增加阻力。
组数:每次坚持到腿发抖的极限量为止,每天30-50次。
错误:①反复抬起放下,只注意次数。
②腿抬得很高,甚至垂直于床面
③锻炼过程中膝盖是弯曲的
④双膝与肩同宽
康复动作二:靠墙静蹲。
意义:有效锻炼股四头肌,增加肌肉力量,避免肌肉萎缩,要求较高,老年人和手术后病人不适合练习。
要领:①地面不能太滑,不要穿不合脚的鞋子
②膝关节弯曲≥90°,脚后跟应该和膝关节垂直齐平,不能脚跟太靠近墙面,否则重心前移,反而增加膝盖负担
③颈背靠墙
④双膝内聚
组数:每次坚持到力竭为止,每天10-20次。
错误:①脚后跟太靠近墙面
②身体前倾
③锻炼过程中膝盖是弯曲的
下图是典型错误示意图。靠墙静蹲在门诊很多病人做的都是错的,高达80%以上的错误率。拿不准动作的,侧面拍照发到徐州彩虹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