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小小背包传承大爱精神丨援藏心声走向

小康承载初心

小康属于人民

小康源自奋斗

小康点亮生活

我叫王博,医院骨科的一名主治医师。自年8月起,我有幸加入到上海市松江区对口援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的组团式医疗队,参加为期一年的医疗援藏工作。

回忆起当初援藏报名,我最想感谢的就是一直在远方支持我的家人。我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从我祖父开始,家中三代十余人都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受到家庭的熏陶,我自幼便立志从医。当我收到区卫健委组建第四批组团式医疗队的通知时,第一时间就告诉家人我想报名参加,希望为祖国的西部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家人得知后都十分支持,母亲说男子汉就该多磨砺,父亲虽然话不多,却把一个背包交到我手里,我知道那是他08年去汶川抗震救灾时用过的。双亲的这份嘱托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热情的藏族老院长普顿给我戴上人生第一条哈达

我递交了援藏申请书,组织也选择了我,于是我肩负着使命、怀揣着对这片圣洁土地的向往,来到了定日县。定日距上海多公里,虽然遥远,却有一条国道相连。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就坐落在境内。县城海拔米,很多村落海拔还要更高。高海拔造成了空气稀薄、日晒强烈、昼夜温差大等挑战,尤其是漫长的冬季,经常出现停水、停电、大雪封山、道路不通,但正是存在各种困难,我们才更有来到这里的意义。这里有蔚蓝的天空、灿烂的星河和一群淳朴热情的藏族同胞,是他们给了我更多前进的动力。

为藏族同胞开展手术治疗

跟第三批组团式医疗队的同志交接完毕后,我跟小组的另外三名同事很快投入到了工作中。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逐渐掌握了结核病、结石、痛风、骨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当地多发疾病谱,在跟藏族同胞的接触中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也体会到他们跋山涉水就医的不便。我尽量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帮助指导当地医生开展骨科手术;定期联络松江进行远程医学教育;业余时间为他们答疑解惑、下乡义诊。我还积极投入到上海市与西藏自治区的“格桑花项目”中,参与了十余例小儿先髋术后二期的内固定取出手术,并给予一系列的康复指导。看到这些孩子们像格桑花一样灿烂的笑容,我感觉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还记得我们定日小组十位同志组织观赏学习电影《攀登者》,身在珠峰脚下的我们何尝不是敢为人先、甘为人梯的攀登者呢?身边有各行各业共同为援藏事业拼搏的“战友”,所有这些前赴后继的身影都让我深刻认识到“缺氧不缺精神”的援藏传承,能在自己的而立之年,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和民族团结事业挥洒汗水、激扬青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下乡义诊

深入藏族同胞家中探病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一年的援藏即将面临尾声,我的内心还有太多的难忘和不舍!援藏时短,行医路长,这次援藏工作是我从医生涯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浓浓的藏汉情谊将会永远激励我前进。

策划:张晋洲、王虹

图文、音频制作:刘竑吁昱

编辑:周正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wcgk/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