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医院骨伤科医生曾巧被派遣医院,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医疗帮扶工作。帮扶期间,曾巧倾心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团队。在曾巧医院之前,得益于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医院通过组团式、分批次、医院进行帮扶,医院的医疗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医疗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该院的骨伤科成为当地的最强骨伤科之一。然而,医院之后,医院落后的医疗条件感到惊讶,与医院相比起码落后二十年,他深感任重而道远。医院工作中发现,本土医生能做创伤类手术,骨干医生能做关节类手术,而脊柱类手术基本无能为力。医院第一个星期就做了一个脊柱手术,实现了零的突破。医院骨伤科的医疗技术水平,曾巧拟定了骨伤科发展计划,一是把技术留下来,二是把团队建起来,三是把专科分出来。曾巧认为,虽然要付出很多心血,但只要有人才、有技术,骨伤科一定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曾巧毫无保留地把经验技术教授给本土医生,并收了两个徒弟,帮他们制定职业规划,亲自给他们提建议、做指导,鼓励他们精进技术,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更好地为赫章县人民群众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的两个徒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些脊柱手术。“师傅就像我的大哥一样,跟他在一起不仅学到了技术,在医德医风方面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徒弟成孟说,曾巧为了他们养成学习的习惯,督促他们每个星期看10个手术视频、每个月看10篇专科文章、三个月看1本专著,还自己掏钱给他们买书。针对骨伤科没有分专科的现象,曾巧把骨伤科分为脊柱专科、关节专科、创伤专科,通过加强骨伤科特色专科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样分科的效果非常明显,每个医生马上就能手术,以后在擅长的领域不断提升技术。”曾巧说。医院发展的基础,努力打造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团队是曾巧开展医疗帮扶的心愿。在他的努力下,医院骨伤科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即使我们都走了,他们也能为赫章县骨伤科的病人服务,我想我们的使命就完成了。”看着逐渐成熟的徒弟,曾巧充满了期待。如今,距离曾巧结束帮扶只有约两个月的时间了,他说他将珍惜剩下的时间,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为赫章县医疗事业尽绵薄之力。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通讯员王汉文刘毅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肖桂来通讯员王汉文刘毅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hs/1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