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骨科围手术期如何镇痛

作 者:李华德 医院

导读

疼痛是外科手术最常见的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被称为继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因此围手术期的镇痛十分重要。良好的镇痛有助于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促进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科手术疼痛最初由皮肤切割引起,随着之后出现的化学物质释放而呈现逐步放大,并持续很长时间。

?疼痛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

数字分级法(NRS):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测试者选择一个数字代表自己感受到的疼痛程度。

根据主诉程度疼痛分级法(VRS)

0级:无疼痛。

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不干扰。

II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III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Wong-Baker脸部表情疼痛强度评分法:每一张脸代表所感受的疼痛的程度,要求患者选择能够代表其疼痛程度的表情。方法简单易懂,适用面广。

?不同骨科手术的疼痛强度

轻度疼痛评分(1-3分):关节镜手术、局部软组织手术、内固定取出等。

中度疼痛评分(4-7分):关节韧带重建、脊柱融合术等。

重度疼痛评分(8-10分):关节置换、骨折内固定、截肢术等。

?疼痛的处理原则:围手术期镇痛分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目前多采用超前、个体化、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重视健康宣教,准确完善对疼痛进行评估,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提高镇痛效果。

超前镇痛:术前镇痛可提高患者痛阈,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个体化,最终目标是应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多模式镇痛:包括多途径给药方式和非药物干预措施等。

?常用的镇痛药物

注射药物:吗啡、哌替啶、曲马多、注射用的消炎镇痛药物。

口服药物:氨酚双氢可待因、氨酚曲马多、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等。

?常用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术前镇痛:

塞来昔布mg,术前4-8小时口服;或塞来昔布mg,qd,术前口服三天。

术中镇痛:

a、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配方是0.25%布比卡因mg+吗啡5mg+甲强龙40mg+生理盐水50ml。注射部位:植入假体前在膝关节后侧、内侧关节囊及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处注射;放入骨水泥后在伸肌装置、髌韧带及脂肪和皮下组织处注射。

b、术中0.25%罗哌卡因40ml切口周围注射。

术后镇痛:

a、硬膜外阻滞镇痛,由于术后抗凝,容易形成硬膜外血肿已少用。

b、静脉镇痛泵:酮咯酸氨丁三醇+止吐药;或者舒芬太尼+止吐药。止痛效果中等,但全身副作用较常见、头晕、恶心、呕吐等。

c、股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0.1-0.2%罗哌卡因。一般效果较好,与麻醉师植入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

d、对于疼痛剧烈者可常规术后应用哌替啶75-mg肌注,效果确切;对于轻、中度疼痛可选用酮咯酸氨丁三醇等肌注。

e、术后可常规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也可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氨酚曲马多等,疼痛明显者,也可应用硫酸吗啡缓释片,但应注意呼吸抑制发生。

?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减少患者术后痛苦,有利于早期康复,缩短住院天数。目前有些医师仍旧对此不是十分重视,所以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了解和应用,真正应用到临床,减少患者痛苦,也容易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相关推荐

《创伤骨科围手术期镇痛总结》

?公茂医院

?公茂琪教授在本幻灯讲述了创伤骨科无痛病房创建的背景,围手术期镇痛理念的更新,基本镇痛方式如何选定,疼痛评估和处理的具体流程等等

打开幻灯,看公教授如何一一应对!

↓↓↓李华德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北京中科白殿疯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hs/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