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PLIF手术椎间cage如何植骨更有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31/5972056.html

要点:

1、腰椎PLIF椎间/cage如何植骨更有效存在争议;

2、有学者提出cage内植骨对于维持脊柱轴向稳定并不是必须的;

3、椎间植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椎间融合率,建议将更多骨组织植入到椎间隙,而非cage内。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因其能达到理想的生物力学稳定,逐渐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然而,临床中关于PLIF椎间/cage如何有效植骨存在很大争议,有学者提出cage的放置主要起到椎间支撑及载荷传导作用,其内的植骨对于维持脊柱轴向稳定并不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存在“空cage”的学说。那么,腰椎PLIF椎间/cage如何植骨才能更有效呢,现论述如下:

01PLIF术后椎间融合率和cage下沉率

文章选取了54位(共78手术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并给予标准PLIF手术。对手术前后椎间高度进行放射学评估。三维薄层CT分析了cage沉降率、cage内部骨融合面积以及椎间整体融合率。

图注:冠状面Cage融合率(%)。右侧Cage内部骨与上侧椎体终板结合处的融合率:B/AX%;右侧Cage内部骨与下侧椎体终板结合处的融合率:D/CX%;左侧Cage内部骨与上侧椎体终板结合处的融合率:F/EX%;左侧Cage内部骨与下侧椎体终板结合处的融合率:H/GX%。

图注:矢状面Cage融合率(%)。Cage内部骨与上侧椎体终板结合处的融合率:B/AX%;Cage内部骨与下侧椎体终板结合处的融合率:D/CX%。

术后对其随访一年。一年后CT结果示:术后1年椎间高度平均值明显高于术前水平,椎间融合率为96.2%。Cage内部骨与上下终板结合处的融合率在冠状面为46.7%和52.2%,矢状面为46.4%和49.9%(融合率测量方法见上图)。Cage下沉高度在冠状面为1.26mm和0.72mm,矢状面为1.04mm和0.53mm。由此可以看出Cage内部骨的融合率为50%左右。因此作者建议将更多的骨组织移植到椎间隙中,而非Cage内。

02PLIF术后椎间融合率和Cage内部骨融合率

该文献是文献一作者的另一篇研究,该研究纳入了30位患者,对其行PLIF术(使用PEEKcage),并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对其行CT扫描。主要对其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放射学评估:cage的融合率,Cage内部骨与上下终板结合处的融合率以及除cage外的椎间融合率。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为86.7%,术后12个月时增加到90.0%。Cage内部骨与上下终板结合处的融合率从术后6个月的52.0%术后12个月时增加到了58.5%。这一结果也再次论证了上篇文献的结论,cage内部融合率没有达到理想水平。

图注:(PO:术后)与术后6个月冠状位图像相比,术后12个月Cage与终板结合处的融合率有明显的增加。

03无骨移植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

该文献为了讨论无骨移植的PLIF术后椎间融合率,回顾性分析了40例因单节段或双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行PLIF手术的患者。其中25位患者使用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PEEKcage),15位患者使用钛cage。主要通过分析其术后长期随访期间的CT扫描结果计算其放射学椎间融合率,同时参考其植入失败率(如螺钉松动、断裂)和邻近节段病变,综合评价无骨移植的PLIF术后效果。

最后该文献得出结论:在PLIF术中,无骨移植的PLIF术后椎间融合率较低(PEEKcage组的椎间融合率为32%,钛cage组为53%,远低于通常报道的伴有自体骨移植的PLIF术后椎间融合率90%(如前两篇文献)。因此,术中应尽可能的将减压时取出的骨组织植入椎间隙。

参考文献

1.LeeJH,JeonDW,LeeSJ,etal.Fusionratesandsubsidenceofmorselizedlocalbonegraftedintitaniumcagesin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usingquantitativethree-dimensional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hs/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