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细节

哪治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a_6703361.html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下肢骨折,整体上,患者的平均年龄呈增高趋势,手术治疗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多年来,国内外同道致力于提高手术技术、改善麻醉方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以改善转子间骨折疗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综合报道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仍有20%~30%的并发症和17%的死亡率。这其中,内固定手术是导致不良后果的最关键的一环,忽视手术细节是罪魁祸首,临床工作中需加以重视。

01

术前读片--读懂影像学信息

正确判定骨折稳定性或是不稳定性,这将决定内植物的选择。同时正视普通平片的局限,发挥CT和三维重建的优势。AO分型中A1.1--A2.1以外的骨折,都属于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其特点是骨折断端移位、断面间存在分离骨块、以及伴有内外侧柱损伤。此类骨折股骨近端的髓内钉更具生物力学优势,髓内固定比髓外固定的力臂更短,前者是分担了载荷,在骨折愈合前承载更大的应力。术前将不稳定骨折误读为稳定性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错误,这需要正确理解AO新分型的变化和影像学信息之间的关系。

曾经遇到这样的病例,根据术前的X光片,诊断为稳定的转子间骨折,拟选择DHS,但是经过CT检查和三维重建发现,这是外侧壁存在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对于这类骨折单纯的正位和侧位两张平片提供的信息有限,从理论上讲,CT和三维重建对于直观的骨折描述是有帮助的,对于特殊病例应推荐使用。

术前评估的错误也体现在对影像资料的阅读不足,比如存在隐性骨折线没有发现,术中出现移位的;转子部外侧壁存有纵裂骨折线,但是摄片有遮挡和旋转没有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对于骨折分类没有充分理解,没有读懂骨折的内容造成判断失误,其中外侧壁骨折或菲薄以及忽视潜在不稳定因素是失误的关键。

02

重视复位

(1)复位标准

任何骨折解剖复位无疑是最好的。但是,对于转子间骨折除了很少的两部分骨折外,解剖复位是很难的。对于粉碎骨折来说,对位对线要良好,恢复颈干角和前倾角。中国人的颈干角平均是°,前倾角大约12-15°。正确判断患者的颈干角和前倾角,可以通过术中标准正侧位透视以及通过健侧的摄片(CT平扫)对比来实现。复位的另一个标准就是骨折端的皮质要接合紧密,尤其在侧卧片复位间隙(reductiongap)应小于5mm。《骨折治疗的AO原则》建议术中判断复位的质量,标准的正侧位片是必须的。也有学者认为,髋部评估有时还应加拍斜位片,就是通过增加投照角度以期获得更多影像信息。

(2)难复性转子间骨折

大约有11%的病例,通过常规闭合复位方法不能达到复位要求,称之为难复性(irreducibility)股骨转子间骨折。年,笔者团队介绍了《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型与治疗》,两年来,随着病例数目的增加和认识的深入,对“难复性”有了进一步认识。

一般来说,小转子是完整的,无论是与近端相连还是与远端相连,甚至是一半连近端一半连远端,这类骨折都是难复的。原因是由于髂腰肌的附着牵拉和长尖(longspike)交锁,可以局部切断或松解髂腰肌解锁。针对这些难复性骨折,侧卧位也是一个选择,松弛的髂腰肌对复位的干扰要小得多。涉及矢状位的难复性骨折,可能需要从前方来解锁或压顶。虽然从解剖学的角度看,股血管和股神经和骨折区域还有一定距离,但是额外建立复位通道仍然需要保护上述结构。外侧壁的不完整让臀中肌和股外侧肌缺少了着力点,韧带牵张复位不起作用,虽然发生率很低,但是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hs/5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