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骨科王洪义主任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为本地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选择,医院颈椎病手术治疗新技术迈向新高度,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将为辽南地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技术服务。
患者入院
谈“术”色变
盖州本地60岁患者,秦先生(化名)20天前在家中出现颈部不适伴左上肢麻木,当时患者并未重视也未治疗,入院前2天,于家中干活时出现后肩部疼痛难忍及左上肢麻木加重。经邻居介绍了解到我院骨科的微创技术,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院进行就诊。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病情、查体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颈4/5、颈5/6、颈6/7椎间盘突出,颈4/5水平椎管狭窄,颈脊髓受压,脊髓信号改变),诊断为:1、脊髓型颈椎病2、神经根型颈椎病3、颈椎椎管狭窄4、颈椎间盘脱出。
小科普
颈椎病所累及的颈髓是中枢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压、受损后所引起的肢体麻木无力、疼痛、感觉异常、头疼、晕厥、行走不稳、躯体“束带感”等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
及早治疗可以较快缓解椎管和血管狭窄的情况,而当病情加重时,人体自身会产生一些保护性动作,形成不良姿势,从而影响邻近的颈椎。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年轻患者局部的韧带还未完全钙化、弹性较好,周围骨质增生程度也不太重,便可以通过理疗和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来矫正。保守治疗的可以放松肌肉、适度纠正不良曲度、改善循环、促进水肿及炎症性物质吸收,虽可在一段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但不会从根本上解除客观存在的机械性压迫,更多的适用于病情较轻且没有椎管狭窄的患者,如单纯的颈痛或一过性的手麻。如果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X片、MRI等)证实存在明确的脊髓、神经根严重压迫等手术指证,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骨科王洪义主任表示秦先生颈髓损伤,存在手术指征,且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根据他的病情建议通过“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如不积极进行手术治疗,病情会进一步加重,并造成患者四肢功能严重障碍。一听说要手术,秦先生和家属向王主任表达了担忧的心情,一是担心手术后漫长的恢复期,二是担心手术风险大。
术前愁眉不展
术后喜笑颜开
“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比较微创而且成熟的手术,在患者颈部对应处沿皮纹开一个3厘米长的横向切口,经气管食道和颈动静脉之间牵开显露操作,术中不做剥离切断肌肉咬除骨头等,所以出血量很少,创伤小,患者恢复起来也很快。避免钛板固定中断钉、拔钉的发生,有效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术中可通过直接切除致压物(包括突出的椎间盘、椎体后缘骨赘和肥厚的后纵韧带等)来实现对脊髓和神经根的直接减压;同时通过椎间隙撑开而实现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的重建。其手术效果确切、并发症相对较少,目前仍是颈椎前路手术的“金标准”。
王洪义主任介绍,许多较重患者往往因为顾虑手术风险而错过手术最佳时期,牵引、药物,针灸等保守疗法只适用于轻症患者,对于中重度的患者来说,还是建议手术治疗。
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障患者术中、术后安全,王洪义主任术前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应急预案,术前做了充分仔细的准备。10月9日,术前工作准备就绪,在手术室及麻醉科的密切配合,王洪义主任按照既定方案,凭借过硬的医术,娴熟的手术技巧,历时2个小时,顺利为患者实施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秦先生术后麻醉苏醒后就激动地表示:王洪义主任的手术太神奇了,术前麻痛不能活动的情况马上就完全消失,不仅能动了,感觉身体也有力了。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行走活动自如。医院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患者恢复非常好,对治疗非常满意,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颈椎出现问题后
一定要积极治疗
颈椎病的病情比较长,而且反反复复,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所以患者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正确的面对疾病,规范治疗。医院骨科专家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避免患者走弯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