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
先是二维影像扫描采集数据,再像电脑上画图纸一样精准规划,手术过程中置钉精度控制在0.8毫米以内……医院,机器人当上了"骨科医生","硬核"科技让手术时间缩短,患者康复更快。
引入粤西首台"天玑"骨科机器人后,该院创伤骨科团队在科主任林世磅的带领下,2月26日成功完成粤西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准定位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手术。
.......................................................
变化:
依赖"估算"的传统手术遇上"精算师"
骨骼及肌肉系统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系统,其周围也往往是重要的神经血管。由于视线遮挡,医生往往只能靠个人经验进行手术,术中更要多次用透视设备确定和调整螺钉的位置。
这样一来,传统骨科手术不但时间长,精确性相对较低,还容易引起手术并发症,留下后遗症,为医护团队带来压力。
如今,骨科机器人通过术前的二维虚拟和精准规划、术中实时的模型引导与机器人稳定操作,手术效果上更佳,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康复时间,还能大大延长假体的使用期限。
"机器人辅助导航下的骨科手术,不再只依赖医生的肉眼。手术也不再是模糊的估算,每一次操作都可以是精准、微创的。"该院创伤骨科团队介绍。
过程:
置钉精度控制在0.8毫米以内
以一台骨盆骨折手术为例,该院创伤骨科团队介绍,患者完成麻醉后,手术团队将示踪器置入头架进行二维影像扫描,对二维骨盆图像和数据进行采集,并在导航机器人上进行螺钉规划,预先设计好置钉路线。手术时通过人机配合,精准置钉,"就像电脑上画图纸一样精准"。
"骨盆手术已完全可以把置钉精度控制在0.8毫米以内,保证%的置钉安全,避免传统手术骨盆置钉损伤神经血管和反复透视。"该院创伤骨科团队介绍,手术时间进行1个多小时,较之前传统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术后第一天,患肢内收、抬高活动明显改善。"
延伸:
"医院建设"步伐加快
今年1月,医院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登峰计划"名单,进入广东"医院建设"的打造之列,在未来三年内将获得3亿元的资金支持,支持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及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等,打造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医院。
此次率先粤西在机器人骨科手术上的成功应用,折射出医院"登峰"脚步加快。抓住"登峰计划"的重大发展机遇,该院提出要加快利用资源优势,在学科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科研创新等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持续提升临床、科研、教学、服务能力,着力打造现代化医院。
报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