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手术缝线的了解有多少

首先,什么是手术缝线?选择的标准又该是什么?

手术缝线是指在外科手术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当其用于组织缝合时,可以保证伤口闭合,支持其愈合,减少感染几率。

对于手术缝线的选择,应该尽量选择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小的无菌单股可吸收线。

情景再现一:

器械护士曰:小王,帮我拿下4号线;

小王:给你,4-0线;

器械护士怒喊道:我说的是4号线;

小王:这就是四号线啊.....。

小王和器械护士此刻的心里应该是崩溃的,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也许就是互相说着一个事,但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你能非常清晰简明地帮他们化解这种尴尬吗?

解答:

缝线常用USP(美国药典)标准与EP(欧洲药典)标准,对于USP标准:用N/0表示,N值越大,表示缝线越细,但需注意,其不表示缝线具体直径的大小;对于EP标准:单位为0.1mm,数字越大,表示缝线直径越粗。

我国市面上的手术缝线多采用USP标准,USP标准又和中国传统缝线规格有差异,这就是造成了小王尴尬的根源所在了。

图1我国传统标准缝线与USP标准缝线对比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吗?器械护士要的4号线,你只需要给她拿2-0的就可以了,同理,经常用到的7号线和10号线,相应的拿0与1规格的线就行。

再延伸一下,如果按照USP标准,每个规格线的粗细范围是多少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USP与EP两种标准的缝线进行对比,因为EP标准以mm为单位,这样可以更好的对应USP标准中的缝线直径,他们两相应规格的对比如下图:

图2USP与EP两种标准的缝线对比

这下大家是不是对于缝线的规格有所了解呢?根据EP标准,我们可以知道USP标准下缝线直径的大致范围,但临床中可能没有这么细致,也无需将每个缝线规格的具体直径范围记住,但对你所在科室的手术情况,常用到的手术缝线,对其直径还是需要印象深刻才行。

情景再现二:

主刀:小王,剪线。

小王:卡,剪完了。

主刀:剪短点,线头留那么长干什么?

次日手术。

主刀:小王,剪线。

小王:卡,剪完了。

主刀:留长点,这是可吸收线,你剪这么短,脱了怎么办?

小王一脸懵逼.....

为什么会这样呢?初来乍到的你,到处碰壁的你,这下可如何是好?

解答:

其实缝线分可吸收和不可吸收两大类,顾名思义,可吸收线随着时间流逝,能够被机体吸收,而具体的吸收时间如下:

图3不同缝线吸收时间

知道这些还不够,为了避免小王的尴尬再现,我们还应该知道手术缝线常用的材质、涂层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先看下图:

图4缝线分类图

这个图表是缝线的大体分类,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临床常用缝线的材质,以及相关的优缺点。

不可吸收缝线的家族三姐妹:

1.老大(丝质手术缝线):由蚕茧的连续性蛋白质纤维制成,为多股编制而成,分线团和线束两种包装。

优点:价格低廉,容易消毒,使用方便,打结结实;缺点:刺激组织产生炎性反应。

用途:主要用于缝合皮肤、皮下或体内结蹄组织、肌肉层等。最新研制的丝线表面有蜜蜡涂层,使操作更加方便,并且去除了蚕丝中易引起异物反应的蛋白质,并加强了其强度,使得其更加适应目前的手术操作。

2.老二(尼龙手术缝线):及聚酰胺纤维,简称PA线或锦纶线,分单丝尼龙线和多丝尼龙线,又分带针和不带针两种。

优点:张力强度高,植入体内后很少有组织反应,具有极佳弹性;缺点:作为不可吸收家族的一员,其在人体每年以15~20%的速率水解。

3.老三(聚丙烯缝线):单股合成缝线,是心血管外科公认的首选缝线。

优点:被植入组织后保持永久的张力强度(维持可长达2年),手感顺滑,易于打结,很少有组织阻力感,可提供牢固的线结保障。

用途:心血管外科如血管吻合、神经吻合、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换瓣手术等操作,不仅如此,还可用于整形外科如皮肤缝合及皮内缝合等。

可吸收缝线四姐妹:

1.老大(天然吸收性缝线-肠线):以羊肠粘膜下层或牛肠浆膜为原料。含90%胶原,经铬盐溶液处理后成为铬制肠线,可对抗体内各种酶的消化作用,可将吸收时间延长至90天以上。

2.老二(聚乙醇酸缝线(PGA)):为羟基乙酸的聚合物,属于多股编制缝线。优点:特殊的涂层,柔软光滑,容易打结,无毒性、无胶原性、无抗原性、无致癌性,组织反应低。

3.老三(聚乳酸羟基乙酸缝线(PGLA)):为多股编制,其又可分为快吸收类和保护类。快吸收类优点:在可吸收缝线中吸收最快。缺点:术后5~6天张力下降50%,有效伤口支撑时间为10~14天。用途:主要用于皮肤和粘膜缝合。保护类:每根纤维分开涂层,消除了缝线的粗糙边缘,对组织拖带和损伤很小,所以打结顺滑,并且可将伤口支持延长达28~35天。

4.老四(聚对二氧环己酮或聚二噁烷酮缝线(PDS)):这是目前唯一能提供伤口支持时间最长的可吸收缝线,可长达6周以上,支持伤口达56天,术后内被机体完全吸收。

这些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临床常用缝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更好的缝线也常应用在临床医生的术中,比如倒刺缝线。这个倒刺缝线可以不用打结,因此缩短了手术时间,并且根据涂层的不同,其使用亦有差异。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要强调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名好的外科大夫,对手里的常用工具应熟知,希望作者的整理能为刚入门的医生解决一些问题。

策划|Seaweed

题图

站酷海洛

配图

作者提供

参考文献及资料

1.赵玉沛.普通外科缝线技术和缝线的发展史现状可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8(10):-91.

2.范尧明.医用缝合线的研究进展[J].纺织导报,.

3.周庆国.外科手术选择缝线与缝合方法的思考(课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qx/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