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上海九院完成重度关节

点评:手术机器人优势凸显。

来源:MedBotSurgical

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术中的自动定位截骨功能精准、安全,避免了对患者髓腔造成损伤,出血更少、创伤更小

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膝关节置换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临床专家的认可

(网络图片与文章中产品无关)

前言

年12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骨科完成一例鸿鹄?SkyWalker?骨科手术机器人(以下简称“鸿鹄?”)辅助重度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这也是鸿鹄?在九院的第2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李慧武主任操作。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鸿鹄?在膝关节置换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经验积累和临床认可。

患者基本情况

本例患者为74岁高龄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左膝关节疼痛,伴有活动受限10年,近半年来左膝疼痛逐渐加重,左膝畸形与跛行明显”,因而求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骨科。在进行术前的HKA角度检查时,HKA角度显示为.8°。该例病例由于关节炎症比较严重,左膝关节退变,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为重度关节炎表现,亟需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患者术前照片

术前讨论

由于本例患者的术前HKA角度显示内翻过大达到了.8°,关节内翻明显,且关节炎症状严重,手术难度较大,经过谨慎的评估以及术前方案的确认,李慧武教授决定采用鸿鹄?辅助此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过程

手术于年12月8日下午13:00分开始,机器人设备进场。切皮开始于下午13:20分,从骨注册到完成截骨总耗时约21分钟,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复杂病例上的应用优势。

李慧武主任及团队术中场景图

手术结果

术后HKA角于年12月10日采集,通过术后平片的结果判断,术前规划该例内翻角度为.8°的患者术后HKA角应为°。经过术后拍片确认,得到HKA角度为.6°,偏差为0.4°。术后康复效果好,无并发症。

术前(左)与术后(右)对比

术后评价

李慧武主任在术后评价:“在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手术。对于这种严重内翻膝的病人,如果用传统关节置换方式,医生需要进行多次的反复调整与韧带松解,手术难度很大。而采用机器人技术后,由于有精准的术前计划,机器人手术截骨一次到位,韧带稍微松解即可实现力线恢复,针对这类复杂手术,机器人有着独到的优势。未来手术的微创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将造福更多的复杂骨关节炎患者。”

李慧武主任术中使用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

苏州微创畅行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海英女士表示:“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依托于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在首席科学家李慧武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充分挖掘临床痛点,深入技术创新,打造独创的微创伤、精准、高效的关节置换机器人手术理念。此例高难度手术顺利完成,且截骨时间超越传统手术,标志着机器人辅助关节手术精准、高效的优势逐渐显现。我们将稳步推进鸿鹄的技术创新、临床应用与注册工作,期待国产关节置换智能手术解决方案早日上市,造福更多患者。”

医咖网上课堂

医咖网上课堂由九位医疗器械资深专家发起。旨在打造一个高效便捷、快速学习、良性互动的平台,让朋友们在此学习专业知识、结识良师益友。医咖网上课堂开设医疗器械质量法规及职业发展课程多节,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上线以来得到了朋友们的热烈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qx/5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