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发病率低龄化
近年来我们不断能看到弯腰、驼背、高低肩等体态畸形不断向低龄人群侵袭,早些年中山大学曾接收并治疗过一例3岁就以确诊早发性脊柱侧弯的小患者,入院时侧弯角度为27度。医院脊柱侧弯中心主任杨军林教授曾表示,尽管10-15岁青少年脊柱侧弯有着5.4%的患病率,但3岁的患者确实非常少见。如今脊柱侧弯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青少年的书包越来越重,弯腰低头做功课的时间,越来越长;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在低头玩手机、平板,每天几个小时;久坐、瘫沙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正确的健身方法被大量推广等现象都在助长脊柱侧弯的发生。
被忽视的脊柱侧弯
其实很多脊柱侧弯被忽视了,根据定义,测量站立位脊柱正位X线片的脊柱弯曲角度,Cobbs角>10度即成为脊柱侧弯。调查显示,我国脊柱侧弯的患病率约在1.5%-2%。即,每50个人中,就可能有1人患有脊柱侧弯,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病率约为3%,而因为一些患病青年没有接受过检查,实际发病率会高于统计数字。
脊柱侧弯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
年纪大了,脊柱就会“弯”
脊柱侧弯的成因很多,不仅是年龄的问题。包括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神经肌肉问题和一些遗传病等。但约八成患者原因不明。
此外,体态不端、脊柱长期异常受压,也会诱发脊柱侧弯。年,医院曾对宝安区名孩子抽检,发现近半受检孩子存在轻度“脊柱侧弯”。
误区二
侧弯只是“样子不好看”
幼儿和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正处于脊柱快速生长时期。若缺少有效治疗,侧弯角度会逐渐加重。这会导致躯干、胸廓变形,严重者可致脊髓和脊神经损伤,同时还会出现呼吸系统及心脏功能障碍,如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异常。临床易出现反复多次肺内感染,冬季更为严重,有时合并心脏受压出现心慌,气急等。患者不能走路、跑步及上楼,影响日常的生活。
未经治疗的严重脊柱侧弯患者,约有83%会发生后背痛。在青壮年期的死亡率,是普通人群两倍,多死于呼吸、心力衰竭。
躯体畸形还会诱发心理问题。并影响求学率、就业率,造成结婚率低等社会问题。
误区三
治疗就是“等到能做手术的那天”
目前,仍有不少骨科医生认为:只有等到一定度数进行矫正手术,才能治愈。
如本文开篇所述的女孩,医院就诊。“我建议她做运动康复训练。父母反复说,***专家说过,这病要等度数再大一些,做手术即可。”苑杰华说。
近5年来,杨军林携团队,追踪40余万中小学生的脊柱状况。结果也显示,重度侧弯的孩子越来越少,需要手术的孩子也更少。
吴澍仁提醒:当确诊为脊柱侧弯时,Cobbs角﹤20度,应进行运动康复+定期拍X线片观察;20度﹤Cobbs角﹤40度,应在运动康复基础上,加支具治疗;Cobbs角>40度,需考虑手术矫正。
据悉,系统的运动康复方案已经成为国际上脊柱侧弯的主流治疗方法,是99%脊柱侧弯患者的最佳选择。80%中轻度患者,通过系统运动康复训练,就能有效防治恶化并恢复良好体态。其余患者联合运动康复和矫形支具,也能得到全面改善,无须手术。一部分Cobbs角>40度40度的患者,也能通过保守的运动治疗,保留正常脊柱功能,免除手术。
误区四
戴支具是“一劳永逸”
专家提醒,由于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佩戴支具后,要根据自身发育情况和佩戴时间,医院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主要是纠正角度和力度,控制增长速度。
此外,他强调,治疗有效的“金标准”有两个,即矫正效果和脊柱侧弯不再增长。有些机构自称可以半年一年治愈脊柱侧弯,多是拿短期的治疗效果来说。“这样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青少年患者还在成长,侧弯角度还可能继续增长。”
事实上治疗脊柱侧弯,有“黄金三年”之说。即在发病最初的三年,及早进行康复或支具干预,可以完全矫正脊柱形态。而在物理治疗领域,也逐渐衍生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式,比如近年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