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导读
本次课程,来自菁英会关节专业会员、医院的李忱医生,为大家讲解大粗隆延长截骨的基础知识点。
本期嘉宾
李忱
中国骨科菁英会关节专业会员
医院
学习笔记
现代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起自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手术技术的普及与优化,手术指征的逐渐拓宽,围术期管理的精细化及快速康复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从这一伟大的手术中获益。但与此同时,置换手术的广泛开展势必带来翻修病例的逐年增多,而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就是关于股骨侧翻修中时常用到的一项技术——大粗隆延长截骨,英文缩写为ETO。01什么是ETO?针对股骨大粗隆的截骨操作包括标准截骨、滑移截骨与延长截骨三种基本类型图片引自《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图中1为大粗隆标准截骨;2为大粗隆滑移截骨;3为大粗隆延长截骨
标准(传统式)截骨:
涉及臀中肌及臀小肌在股骨大粗隆外侧的附着点,常应用于直外侧入路完成的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其主要优势在于截断后的骨块可连同肌肉一同向上翻转,实现髋臼侧骨质极佳显露的同时降低臀上神经、血管的张力。滑移截骨:
截骨操作的同时保留由臀中肌、大粗隆和股外侧肌组成的肌肉-骨骼袖套样结构。增加显露的同时能够通过骨块位置的上下移动及固定调节臀中肌及股外侧肌张力。延长截骨:
在标准及滑移截骨的基础上将截骨块向下延伸,涉及更多股骨近端外侧皮质,在实现增加显露与软组织张力调节的同时,在矫正股骨近端畸形、取出既有内植物(假体/内固定)以及方便骨块的再固定等方面存在优势。02哪些情况下需要将原有的假体柄取出?感染
假体位置不良
假体周围骨折
无菌性松动
髋关节失稳
内固定折断
组配假体固定失败及固定锥损伤
03取出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困难情况?
骨水泥壳稳定的骨水泥型假体
稳定的非骨水泥假体
内植物折断
骨质缺损及假体周围骨折
假体下沉、大粗隆上移导致显露及脱位困难
04面临以上困难,ETO具有哪些优势?
便于安全取出假体(骨水泥)
便于翻修假体的植入
增加髋臼显露
畸形矫正与骨质紧缩
将复杂手术简单化,缩短手术时间
05ETO如何操作?
图片引自AOSurgicalReference目前广泛应用的ETO技术由Younger及Paprosky两位医生于年提出,其前身为年Wagner医生提出的股骨近端截骨技术。手术多采用直外侧或后外侧入路,显露过程中应注意识别附着于股骨近端的臀中肌及股外侧肌后缘,截骨块大小约占股骨近端管径的1/3,计划截骨长度应结合骨水泥壳部位、非骨水泥假体固定范围、假体周围骨折部位等多方面因素决定,截骨过程中应着重保护股骨大粗隆及小粗隆的完整性,理想情况下截骨块长度应能够容纳2道环匝固定,股骨远端应留有4~6cm的峡部骨质。06假体植入及截骨块固定ETO操作后的股骨通常选择一体化或组配式远端固定假体完成重建,截骨块可通过钢丝/钛缆环匝或结合大粗隆钢板的方式进行固定,患者存在股骨近端畸形或骨质缺损的情况下,可在该环节完成截骨矫形、髓腔紧缩及植骨等操作。
作者结语
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逐年增多使得ETO等相关技术越来越常应用于临床,该技术在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骨折、矫正股骨近端畸形及确保新植入假体的初始稳定等方面存在诸多优势。适时、正确地开展ETO技术,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最终获得满意的疗效。
END
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