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晚,备受期待的新瑞之声病例专场如约而至。本次新瑞之声由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傅强教授担任主持,中国科学医院陈旭医师、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公茂伟教授分别汇报两大临床病例,浙江大医院严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苏殿三教授,中国科学医院王胜教授共同探讨病例要点。
01病例汇报讲题一例骨盆骨折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
讲者陈旭医师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4岁
主诉:外伤致右侧骨盆、右肩关节、右胸肿痛伴活动受限5小时
诊断:右侧骨盆骨折;肩胛骨骨折;右侧肋骨骨折
拟施手术:骨盆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既往史:体健,否认慢性病史。
体格检查:卧床,神清,对答切题;右侧骨盆、右肩关节、右胸畸形肿胀明显,压痛(+),伴右侧髋、肩关节活动受限;右侧呼吸音减弱,右侧闭式引流状态
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D-Dimmer)12.31μg/ml↑,血红蛋白(Hb)94g/L↓
双下肢静脉超声:1.双侧下肢动脉小钙斑形成;2.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
全盆腹CT:1.右肩胛骨、右肋部分肋骨、骨盆多发骨折伴软组织肿胀,腹盆腔积液及渗出性改变;2.两肺炎症或挫伤伴右侧液气胸,左侧胸腔积液;3.左肺上叶多发小结节
术前治疗:完善相关术前准备,予以抗炎,抗凝,雾化等对症处理,抗凝方案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3,IU腹壁皮下注射(8月10日至8月22日)
手术麻醉经过
08:00 常规麻醉诱导,动静脉穿刺置管监测压力,进行体温监测及保护。
09:20 手术开始。
09:50 突发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下降至24mmHg,气道峰压(PEAK)30mmHg,血压(BP)降至60/33mmHg,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均不敏感。
09:53 PETCO2降至8mmHg,BP30/18mmHg,PEAK34mmHg,间断给予肾上腺素共1mg。呼叫二线麻醉科医师参与抢救。
10:09 SpO2进行性下降至66%,多次推注肾上腺素0.5mg,BP80/42mmHg,肝素7,U静脉注射。
10:19 BP33/17mmHg,SpO2测不出,HR进行性减慢,行人工胸外按压。
10:32 溶栓治疗,尿激酶10万单位静脉泵注。
11:20 停止胸外按压,SpO%,BP87/50mmHg,HR次/分。
11:50 继续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万单位2小时内输注完毕。
14:41 心超(溶栓后约40分钟):右室增大,收缩功能降低。
15:35 心超术中会诊:左室射血分数(LVEF)60%,LV-Dd41mm,RV-Dd42mm,可见右心室增大,肺动脉轻度高压。
16:04 凝血功能异常,D-Dimmer20μg/m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升高两倍以上,手术切口处渗血。
18:06 超敏肌钙蛋白4.7μg/L,APTT67秒,溶栓治疗后SpO2明显提升,但循环仍需大剂量去甲肾腺素0.2μg/(kg·min)和肾上腺素维持0.4μg/(kg·min),与重症监护病房(ICU)沟通,18:10行体外膜肺氧合(VA-ECMO)降低心脏负担,改善肺换气,后带管转入ICU。
术后转归
8月23日 局麻监护下行左侧髂动脉取出术。
8月24日 ECMO撤机。
8月27日 拔出气管导管。
9月2日 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9月4日 患者出院,后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
9月7日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行肺动脉CTA未见明显异常,无胸闷不适,进行下肢运动恢复。
9月17日 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右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9月22日 康复出院。
02现场讨论Q1傅强教授:该病例的整体诊治过程有哪些可以改善之处?严敏教授:此病例过程凶险,但是结局较好,关于骨科患者术中发生肺栓塞的抢救,个人建议在患者循环不稳时,应当尽快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或床旁心超检查,及时发现右心衰征象;其次,在患者血氧下降和(或)循环不稳时,一线麻醉科医师应仔细听诊双肺部,排除一些诊断(当出现肺栓塞时,肺呼吸音会稍减弱,溶栓后若还存在严重肺栓塞,肺呼吸音可能近乎消失);当麻醉科医师决定行溶栓治疗时,一定要注意留取影像学资料及诊断证据,如超声检查报告、会诊结果等,以防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因术后严重并发症而产生医疗纠纷。苏殿三教授:首先这是一例成功抢救肺栓塞的骨科病例,救治过程值得我们学习,ECMO建立迅速,溶栓治疗效果好,患者并未出现其他副作用。但是在该病例中,仍然有几处问题值得讨论:第一,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否恰当;第二,术前是否再次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以及凝血功能的检查?陈旭医师:患者于8月10日住院,8月22日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都在住院当天进行,与手术时间相隔较远,入院双下肢超声未见血栓形成,后一直低分子肝素治疗至手术前一天,所以就没嘱病房再次复查下肢血管超声,这也是此病例处理不当的地方之一。苏殿三教授:由此可以得出,该患者肺栓塞的前因在于术前抗凝不利、检查不到位导致;术中血栓脱落可能与体位改变有关;术中患者PETCO2、SpO2快速下降,肺栓塞诊断明确。总之,我们应当从该病例中汲取经验教训,术前要行近期的超声以及实验室检查。王胜教授:总体来说,该患者是创伤较大的骨盆骨折,栓塞风险大,该病例术前进行了常规的风险评估、抗凝治疗,并制定了麻醉预案,但是术前即刻检查欠缺、评估不够完善。希望通过该病例的分享,我们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经验,尽量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减少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傅强教授:我院也曾发生过一例盆腔肿瘤患者肺栓塞的病例,该患者在过床后出现了血压、血氧、心率持续下降的情况,麻醉科医师在超声检查后很快明确了诊断,并决定进行气管插管。在患者转移至杂交手术间后,血管外科、心内科等多学科联合实施救治,最终患者术后转归良好。对于下肢骨折的病例,应当尽量在黄金48小时或2~3天内进行手术,减少深静脉血栓风险,同时需要抗凝治疗。若患者术前D-Dimmer过高,血栓风险较大,可在术中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改善患者预后。03病例汇报讲题一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行脊柱侧弯手术的麻醉策略
讲者公茂伟教授
一、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26岁,身高cm,体重57kg
主要诊断:脊柱侧凸畸形;扩张型心肌病
拟行手术:电视透视下胸腰椎后路侧凸截骨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螺丝固定术
现病史:患者于16年前无意中发现脊柱侧凸畸形,大量活动后无胸闷、气短、无胸背部疼痛,能参加正常体育活动。9年前于我院就诊,心脏彩超提示LVEF22%,心内科会诊意见为扩张型心肌病,出院治疗扩心病。现患者LVEF升至45%,心脏和麻醉科门诊未见明确手术禁忌,门诊以“脊柱侧凸”收治入院治疗。
既往史:年曾因“扩张型心肌病”住院治疗,口服卡维他洛、螺内酯、福辛普利钠片治疗;否认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心电图检查:房性早搏(个别成对),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部分时间ST-T改变
超声心动图(.11):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增大,EF45%
X线检查(.11):脊柱胸段以胸8为顶椎向右侧凸畸形,Cobb约47°,Risser征5级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二、麻醉面临的问题
1、能否实施手术?2、风险如何?3、需要完善那些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