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前夜,大佬撤退了

炒股炒预期,而有些聪明钱似乎能快人一步。今晚,血液灌流器龙头企业健帆生物发布了三季报,业绩照样炸裂。健帆生物前三季度营收17.82亿,同比增长35.46%;净利润8.63亿,同比增长37.56%。单看第三季度则营收为5.94亿,同比增长33.19%;净利润为2.43亿,同比增长30.07%。业绩是一如既往的稳,并没有放缓的迹象。健帆生物主打产品血液灌流器营收占比接近九成,健帆是国内绝对的龙头老大,一家便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并且毛利率常年接近90%,跟茅台水平相当啊。就是这么一家财务数据、经营数据上的模范生,股价却遭腰斩,公司回购仍无济于事。在三季报的披露中,果然有聪明钱先撤了。去年8月的投资者沟通会上,健帆生物的董秘曾披露过,前十大股东中的UBSAG是高瓴资本境外的瑞银账户,持有健帆生物。在今年Q1,UBSAG持有.78万股,而到了中报只剩下万股,8月26日回购前夕只剩下万股,9月初仅有.88万股,到了三季报已经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持续卖出不回头。北上资金减持万股,减持比例高达32%。还在坚守的只有广发刘格菘了。机构减持自有其原因,从市场前瞻上看,健帆生物就没那么乐观了:1、今年5月份,湖南衡阳开启了首次血液灌流器集采,计划采购血液灌流器支,采购周期为24个月。健帆生物采用“鸵鸟战术”,弃标以维护全国的价格体系,颇有牺牲小市场,保住大市场的气概。2、9月初,医院发出通报,由于药代违规,医院停止采购健帆生物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产品。两则新闻看似不相关,其实背后都是医疗产品高毛利下的隐患。因为高毛利,经销商有利润可以带金销售,所以要推行集采使厂家让利。健帆有什么措施应对吗?从投资者交流的信息来看,比较苍白。一方面,肝病业务仅10%出头,血液灌流器的单一产品依赖仍旧很大;再一方面“以价换量”过于乐观,从心脏支架的案例看,降价换来的量远远不足以支撑营收的滑坡。举个简单例子,降价20%以价换量是成立的,降价90%销量得涨10倍才能跟原来营收一个水平,可能性几乎为零。对投资来说,政策风险往往要排在第一位。面对不确定性,资本自然会降低估值甚至清仓以规避风险。高瓴和北上资金向来都是嗅觉灵敏,健帆预计不远了。很多朋友都在问继心脏支架、骨科关节集采后,下一批有集采风险的医疗器械是什么。我作了个整理和汇总名单,有需要的朋友可在右下角点击“在看”后,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qx/8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