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集采骨科关节的前景在哪里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犹记得年、年,如日中天的春立医疗、爱康医疗,1年涨幅十余倍,成为年度大牛股。

年6月,相当于在股价最高点的前一个月,在雪球大湾汇的讨论群中,专门组织路演,讨论国产关节替代进口的大好趋势。当时的口号就是今年80PE一点也不贵,随着业绩的高速增长,明年就是50倍,后年就是30倍。

谁能想到1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果然就实现了,今天春立的PETTM是16倍(-11-10),不过不是靠业绩增长实现,而是靠股价下跌来实现。今天的股价比最高点63元,下跌了71%。

另外一个骨科关节龙头爱康医疗,股价比最高点下跌了73%。

这一切都源自全国的骨科关节假体集采。年9月宣布集采结果,年3月开始全国实施。

前有心脏支架到了百元时代,后有骨科关节全国集采,现有心脏带药球囊集采,后还有神经介入的蓝海市场集采。

医疗器械还怎么投,一级怎么投,二级怎么投,机构、散户、企业全都没有一丝安全感。

券商喊出的口号是,投上游,投卖水人,投医保免疫产品。临床刚需产品企业的增长确定性被打破,大资金反而不敢碰。

今天一级市场有个融资消息被刷屏,骨科领域的未盈利企业融资5.4亿人民币。主营业务是关节手术的规划软件,AI、TPS,未来再接关节机器人。

宣传稿中这么写: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难度大、精准度要求高、医生学习曲线长,严重阻碍了我国青年医生和基层医生顺利开展关节置换手术。医院,经验丰富的主刀医生想把每一台手术都做得精准与完美,做到‘ForgottenJoint’也有很大的挑战。中国骨科医生对于骨科手术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是非常明确的。”

传统模式下的关节置换手术极度依靠骨科医生的经验,术前医生往往只能通过对患者的X光和CT片进行反复测量对比,判断植入人工关节的系列、型号与安放位置。但X光和CT片呈现的是二维平面图像,医生无法直观地呈现骨骼状况,只能依靠其经验和空间想象力,难以保障手术精准度。手术部位即使是三维重建,但由于缺乏人工关节假体的详细三维信息,医生同样无法把握假体植入的准确度。

为了解决目前中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现实痛点与困境,公司将专家丰富的手术经验转化为标准算法,利用人工智能与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研发了一套为骨科关节医生提供覆盖术前诊断、手术规划、术中导航定位和术后随访全流程的关节置换智能解决方案。目前系统覆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翻修手术、膝关节单踝置换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膝关节翻修手术这五种典型手术,实现快速三维重建、智能图像分割、智能匹配假体、准确定位和精准截骨,为医生提供下肢力线、股骨外翻角、股骨外旋角、截骨厚度等关键参考指标并提供智能测量,是骨科医生的AI大脑。

在先进的骨科人工智能系统的基础上,公司团队为AI大脑搭载上能够精准执行智能规划操作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推出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基于深度学习众多专家的手术经验,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术前可以提供最佳的智能解决方案,该系统可以实现术前精准规划和术中精准定位,解决了传统关节置换手术中手术精度不够、过度依赖经验等问题。”

我隐去了公司名字,从宣传稿中,能看到临床痛点是什么,是不精确,不数字化,依赖经验。解决方案是什么,是术前规划,精准定位,不依赖经验。是数字化。

这个事情是否容易做到,不重要。这个故事是所有投资人,包括机构和个人都爱听的,这就足够了

所以,一边是二级市场真刚需产品企业股价下跌70%+。春立现在市值63亿港币,年收入9.3亿。爱康市值84亿港,年收入10.3亿。一边是未盈利企业,估值20亿+人民币,融资5.4亿人民币。

再背后的逻辑在于,刚需的人工假体,价格被疯狂压低。医生经销商不挣钱,假体制造企业怎么保证盈利增长。

医生会从别的产品中寻找盈利点。

支架集采之后,赢利点是带药球囊,可降解支架,是FFR,是OCT和IVUS。

骨科假体集采之后,赢利点是什么?投资机构现在赌术前规划软件,赌机器人,按例收费,或者机器人下可用耗材。

这个逻辑是否通顺,我觉得非常通顺,但这是不是最优解?我觉得不是。

因为还有另外一个达摩克斯之剑在头顶悬着:DRGS

在DRGS全国推广之前,会出现各种乱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我对临床端的理解,想全靠政策压制医生,是不可能的。

医生拥有极大的临床话语权,让掌握话语权的人饿肚子,这是做不到的。只能让医生吃饱了,才会顺利的推行各种制度。

结果要么提高医生的服务费,靠服务费医生满足了,自然对药和器械就没有诉求了。要么医改改到一半,做一锅夹生饭,医生自己寻找其他产品来把空出来的价格空间给补上。

扯远了,回到正题,骨科关节的前景在哪里

第一:精准化,标准化,数字化一定是未来的大方向,毫无疑问。

这个方向的载体第一步毫无疑问是数据库、算法+软件。

第二步的硬件,到底是不是机器人,这个不一定。看看天智航的导航机器人销量,也看看MAKO机器人的渗透率。我对机器人这种硬件形态持保留态度。期待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的硬件形态。

第二:关节手术周边的其他耗材,我就不透露商业秘密了,一定会水涨船高,医生疯狂使用。利好奥精。

第三:最核心的人工假体,真的凉了吗?我觉得不一定。国家的政策是为了减少医保支出不假,但肯定也不是为了打死所有的骨科企业,国家到底要不要扶持器械行业。这些企业都代表着国家某个细分领域的竞争力,代表着千万个工人,代表着每年数十亿的纳税额。而且看中标价格,比支架温和了几十倍。(春立和爱康能不能抄底?我也不知道,等2-3个季度财报出来,就稳了)。

第四:关节集采有个细节,很多人是不知道的。髋关节集采了30万套,只有3万套10%是金属髋关节,剩下的90%是陶瓷髋关节。这90%的陶瓷髋关节的陶瓷组件,%全部采购于德国的赛琅泰克公司,一旦某天断供,这个是真的卡脖子产品。而且这些陶瓷组件是整个关节里面成本最高,价格最贵的部分,国家集采之后,相当于国内的厂家、医生、医保都在为德国企业打工。谁能把国产陶瓷组件做出来,解决这个卡脖子问题,是非常有前景的。

我们把目光放到全球,施乐辉、史塞克、强生、捷迈邦美等骨科巨头,骨科营收都非常可观,美国和欧洲实现DRGS已经多年,这些巨头仍然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不停的全球买买买。数字化、机器人这些公司并没能反向收购耗材企业,反而是耗材企业在不停的投资这些概念公司。

-,春立和爱康真的走了一个流程,从上涨的贪婪,到下跌的恐惧。

逆向思维一下,现在是不是该出手了?

胆大的已经出手(骨科股东含泪打字中),胆小的可以等2个季度再看看。

临床刚需产品,无须太多担忧,拉到5年,10年,都是一个小水花

码字不易,看完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qx/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