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成功实施了微创腰椎滑脱减压内固定术。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手术医生团队里,一位灵活的“独臂侠”大显身手。它叫“天玑”,是最新的第三代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手术的骨全科机器人系统。它的出现,标志着我省骨科手术迈入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时代。
“天玑”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智航公司、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北京天智航公司已经获得由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参与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投资。
科技改变传统的手术方式
无论是四肢、关节骨折手术,或是颈椎、腰椎等需要精准操作的手术,对医务人员而言,都是艰巨的任务。用手术机器人来解决那些具有侵入性且耗时的手术,符合精准外科理念下的大趋势,并且已成为现实。
年3月初,55岁毕女士在医院(南京医院),成功接受了由"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为她实施的腰椎滑脱的内固定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更小、精度更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也大大缩短。目前,毕女士术后情况良好,正在进一步恢复治疗中。
机器人是如何进行手术的?
手术时,首先对患者进行三维影像扫描,图像被同步传输至“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医生在计算机导航系统屏幕上设计好钉道,“天玑”的机械臂将手术工具精确定位到手术位置,套筒指向目的钉道的进钉点。接着,“天玑”沿着套筒钻入导针,插入患者身体内部,确认位置无误后,再把螺钉套进导针固定、拔出导针。之后,医生对患者再次扫描,确认螺钉位置与规划的一致。
机器人做手术有何优势?
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殷国勇教授介绍说,不同于表面软组织,骨科手术无法直接观察,更像是在一个坚硬的暗箱内操作,需要深层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因此,骨科手术有三大难题: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骨科医生们急需一双特殊的“眼睛”,可以实时三维立体地看清人体内部结构,以及螺钉置入的三维过程;也急需一双特殊的“手”,可以消除抖动提供稳定把持,又能精确地按照“眼睛”分析出的操作路径,完成钻孔和拧入螺钉的过程。因此,"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能真正突破传统手术中“手”、“眼”的局限,达到“智能”、“精准”、“微创”、“低辐射”境界!
中国骨科机器人挑战手术“禁区”
提到手术机器人,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达芬奇”,然而,强大的“达芬奇”机器人仅适用于表面软组织手术,根本做不了复杂的骨科手术。
不过,也正因为“达芬奇”在骨科手术上的短板,才诞生了我国自主研发、专门用于骨科手术的机器人——“天玑”。“天玑”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智航公司、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也是团队12年刻苦攻关的成果,拥有完全自主产权,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智”造产品。
自年成立以来,作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医用机器人产业化开发的高技术企业——天智航是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医用机器人企业和国内首家、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用机器人产品注册许可证的公司。其核心产品骨科手术机器人荣获了"国家重点新产品"、"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一系列荣誉。年初,北京天智航公司获得了由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参与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的投资。该公司顺应微创化、精准化和智能化这一手术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治好白癜风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