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骨科医工融合”创新沙龙
第七期圆满闭幕
年4月25日上午九点半,第七期“未来骨科医工融合”创新沙龙—“医用机器人与骨科”会议由于疫情原因,通过腾讯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医院骨科赵宇教授主持,特别邀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胡磊教授,医院院长侯志勇教授,医院骨科主任李危石教授,医院(医院)骨科主任张立海教授,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杨强教授,医院脊柱外科翟吉良教授,共同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相关问题。此外,医院的年轻医者和对此感兴趣的同仁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始,由中国医医院骨科赵宇教授致辞并介绍了来宾。
赵宇教授
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胡磊教授作为首位讲者,以“医用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为题进行了报告。具体从医疗机器人工作的原理及格式、医用机器人关键性技术及研究进展、医疗机器人的分类三个方面从工科的角度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医用机器人在新型结构、生物感知和智能材料、人机交互、安全协同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胡磊教授
随后,由医院院长侯志勇教授进行了题为“髋臼骨折的治疗及未来展望”的报告。针对髋臼骨折的治疗和相关进展进行了介绍,并讲解了在实际手术中人工智能结合的难点,以及今后对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中的需求与展望。
侯志勇教授
接着,医院骨科主任李危石教授以“脊柱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题进行了报告。具体介绍了近年国内外脊柱手术机器人研究的现状、为什么需要脊柱机器人、脊柱机器人发展的过程、手术机器人的分类和级别四方面内容。最后提出未来机器人的发展可能存在责任归属,监督,监管等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危石教授
第四位讲者是医院骨科主任张立海教授进行了题为“从骨折微创治疗看硬组织机器人的现状和趋势”的报告。具体从骨科手术中机器人的作用、临床对骨科手术中机器人的需求、手术过程中医生的视角对骨科手术中机器人可能需解决的问题等四方面进行了讲解。最后,对骨科机器人未来技术的发展及标准提出了见解。
张立海教授
第五位讲者是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杨强教授,进行了题为“机器人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的报告。具体从机器人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现状、机器人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体会、机器人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展望等三方面内容进行介绍。特别是从准确性、便捷性、安全性、学习曲线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临床中的应用体会。最后,提出了未来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中的适用人群,手术质量,自动化操作等方面尚需深入研究。
杨强教授
最后,医院骨科翟吉良教授进行了“佐航脊柱机器人应用体会及围术期痛管理”相关内容的报告。具体介绍了SpineAssist机器人与天玑机器人的特性与优缺点、具体的操作方法、缓解术后疼痛的必要性和术后疼痛问题的解决方式等四方面内容。
翟吉良教授
此次会议就骨科机器人在医学与工学两个领域的交叉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讨论热烈,与会的年轻医者和医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与会的专家认真作答,使得本来两个小时的会议最终三个小时才在依依不舍中结束。通过本次沙龙,使不同领域专家对医用机器人与骨科手术融合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未来骨科医工融合”创新沙龙将继续举办,也会将医工融合的理念继续传承,将医工融合用于临床实际。
PUMCH赵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