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有道起步较晚之下,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

TP情报社为您提供的第篇文章

不难发现,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作用逐渐凸显。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和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不仅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方便,甚至还能解决人工很难解决的难题,既促进社会发展,又能够惠及民生等作用。

何出此言?那么就以医疗器械领域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例,骨科手术机器人是推动精准、微创手术发展的核心智能装备,能够从视觉、触觉上为医生的决策和操作提供充分支持,打开创伤治疗新局面。

图源网络,侵删

年11月5日,医院成功完成一例“天玑”机器人引导下合并骶骨骨折骨盆骨折手术,耗时仅30分钟。据报道,骨盆及骶骨骨折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和重点,其解剖位置深,周围毗邻血管、神经走向很是复杂,被认为是创伤骨科中超高难度手术。

因而,在这场耗时仅30分钟的手术中,骨科机器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主刀医生也说到:“骨科机器人手术中机械臂的精准度超过人手,解决了骨科手术“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三大难题,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让骨科手术更完美。”

图源网络,侵删

其实,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实现产业化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公司集中在美国、以色列、法国和中国。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年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为亿美元,预计到年将会达到亿美元。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以及机器人工业基础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7亿美元。

图源网络,侵删

那么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之下,全球医疗机器人发展也可谓是十分迅猛、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但对于我国来讲,骨科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上仍与其他国家有着差距。

如何缩小差距,如何逆风翻盘与巨头相抗衡?机器人的研发十分重要,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实力与之抗衡。

为此,研之有道邀请了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张维军老师就“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进展”的话题带来更加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活动主题

01

研之有道

产品论02期

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进展

分享嘉宾

02

张维军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新星”、“海英人才”。

10余年专注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和产品开发,获得国内首个手术机器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主要研发者。

近年来主持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1项,参与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来发表医疗机器人相关论文多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1项。

分享亮点

03

研发背景

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的需求与痛点

应用发展

深度剖析各骨科机器人如何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创伤骨科手术”

发展趋势

重点解读骨科机器人与多模影像、AR、AI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发展

活动时间

04

2月26日(周五)19:00

参与方式

05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ys/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