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骨科,骨折后比较容易形成血栓,因为骨折后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骨折后会导致断端出血,人体为了避免过多出血会激活凝血系统,所以导致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尤其是下肢骨折后,特别容易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形成静脉血栓,栓子有可能会随着血液循环脱落,直接进入到循环中,甚至可以导致肺栓塞以及脑栓塞等,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还可以危及生命。所以,骨折后应该适当使用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那静脉血栓又分为哪几类呢?
静脉血栓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在皮肤表层没有发炎的样子,只是红肿、移动时会有疼痛感,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静脉血栓根据血栓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浅静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浅静脉系统和深静脉系统的区分,比较表浅、处于皮下脂肪层的被称为浅静脉系统,位于骨骼周边的肌肉深层的被称为深静脉系统;在浅静脉形成的血栓被称为表浅静脉血栓;在深静脉系统中形成的血栓就是深静脉血栓;两者形成血栓的机理往往不太一致,表浅静脉血栓往往是外界刺激因素所致;而深静脉血栓往往是由于各种原因或诱发因素所致。
01
浅静脉血栓是指发生血栓的地方在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极其周边的部位。主要的发病特征从外观上看是皮肤血管附近发红发肿。血管看起来有点突出,摸起来有点热,按着会疼。一般不会引起肺动脉栓塞。
02
深静脉血栓则是发生在人体主要的主干静脉部分。相比浅静脉血栓,可能会引发静脉周围炎或动脉痉挛。相比浅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还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当血栓向上扩延至下腔静脉时,可导致行动不便。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静脉中流通,而静脉血栓是血液在静脉中凝结,不能正常流通。阻塞了静脉管腔,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相比浅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
无论是浅静脉血栓还是深静脉血栓,都会严重影响身体的美观。有水肿和疼痛的感觉,影响患者活动。如果患者的肢体有伤口,则不容易愈合。
注意
预防性药物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日常生活管理
急性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将患肢抬高,以此减轻患肢水肿;
避免过量运动,避免按摩挤压患侧肢体,防止血栓脱落;
避免剧烈翻身,降低肺栓塞发生率;
急性期过后的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必要时辅助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如果接受手术治疗,注意保持患肢清洁,避免损伤,预防感染。
预防
健康人群应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吸烟,减少微小血管痉挛;
避免长时间久坐,尤其是乘坐长途航班时,宜注意间断离座、活动;
最关键的预防还是认识到静脉血栓发生高危因素,在不同疾病或高危状态下,遵医嘱提前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
骨一科王璐供稿
宣教科修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