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独臂侠-骨科手术机器人”出道后,短时间内它就破解了若干骨科手术难题,它的出现也标志着骨科手术迈入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时代。
这不,近日,它再次挑战了脊柱手术禁区之一:上颈椎疾病中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后路融合手术。
为何说“再次”,因为上个月同样挑战此种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术后疗效非常满意,获得患者及家属感谢,在同行内也引起较大反响和一致好评。
案例故事
李医院脊柱专科求医,医院脊柱专科团队为患者进行了检查,患者颈部活动受限,稍头晕,四肢麻木乏力,左侧肢体尤甚,活动后加重,诊断为外伤性寰枢椎脱位。寰枢椎或许听来很陌生,但是在人体结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称作“生命禁区”。由于患者的情况特殊,医院骨一科为患者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反复讨论病情,为求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舒适满意度。采用机器人能使手术定位精度达到0.8毫米,可减少术中的辐射70%以上,及减少失血量和减少术中组织创伤,在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
寰枢椎脱位是指颈椎的第一节(寰椎)、第二节(枢椎)之间的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它是一种极其高危的疾病,可以引起延髓、高位颈脊髓受压,可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前段时间上海一名年轻小伙按摩后死亡,鉴定后认为是寰枢椎脱位导致的颅脑供血不足,足可见此脱位风险之高。
寰枢椎脱位因其解剖结构复杂,涉及脊髓、椎动脉等重要组织,手术难度较大、风险高,稍有不慎,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那可以不做手术吗?
因脱位后颈椎不稳,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等表现,并可出现逐渐加重趋势,可导致瘫痪等;所以临床发现不稳定的脱位患者,建议手术治疗,减少致残机率。大多数情况下,此病诊断、病因、病史发展过程均非常确切,采用手术治疗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那怎么办?
现在,医院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可以为我们排忧解难!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机械臂、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车构成。打个比方,光学跟踪系统就像是机器人的“眼”,不仅透视洞察着骨骼的每一个深处,还实时监控每一个手术环节;机械臂就是机器人的“手”,运动灵活、操作稳定,能达到亚毫米的精度;而主控电脑系统就等于机器人的“大脑”,智能传达着医生的想法给以上两个设备,帮助医生进行“路径规划”。
领导观看骨科手术机器人演示(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
术前根据三维CT扫描,进行精准的手术规划在以往的手术中,通过X光射线的使用,可以让医生看到骨头,但仅为二维平面图像,缺少立体空间定位,还有让医生患上放射病的隐患。骨科手术机器人,可以进行三维扫描重建,将虚拟的手术计划转变为现实的空间位置,实时设定手术路径更加精确无误。”医院大骨科主任林定坤教授说,“其术前精确的手术规划设计,与术中实时的导航相结合,使复杂手术更加安全,常规手术更加微创,现有的微创手术更加精确,手术的效率亦显著提高,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放射的危害。”
手术中精准规划“钉子”位置,保证不损伤脊髓、血管等重要结构
在主刀医生的操作下,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一臂之力”能使手术定位精度达到0.8毫米,可减少术中辐射70%以上,提高手术效率70%以上,并具有减少失血量和减少术中组织创伤等显著优势。
主刀林定坤主任与助手陈树东博士
借助此机器人,主刀医生就能拥有一双可以透视的眼睛看清人体内部结构、能有一条稳定的操作路径保证手术质量,减少风险,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后患者康复良好,四肢麻木、行走乏力的症状较前有所改善。
9月4日,医院脊柱专科团队在大骨科副主任陈博来主任带领下,完成了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下颈椎后路经皮内镜手术,同时完成了广东省机器人辅助下微创侧方融(OLIF)后路经皮钉内固定手术!
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曾表示:九十年代中,在国外看到机器人做手术,当时就有一个梦想,医院什么时候可以有机器人落地。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而且这台机器人还是我们国家自己制造的。我们对这台机器人在临床的应用充满了信心。一直以来医院致力于充分挖掘祖国医学伟大宝库,同时也追踪现代医学、现代科技的前沿,希望运用人类文明一切有用的成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是我们国家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个闪光点,期待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结合为这个闪光点增添更多的光彩。
患者愈后出院注意事项
一、出院后应该继续佩戴颈套3个月,禁做点头、摇头动作,并防止突然回头及颈部用力过猛,睡姿和用枕要合理。二、睡眠和外出时,颈部注意保暖,应避免冷风直接侵袭。三、加强营养。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四、3个月内手不能持重物,半年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动。五、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纠正不良姿势。六、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
专家简介
医学博士,师从岭南名医、广东省名中医林定坤教授,医院脊柱专科医师,医院脊柱微创中心成员,广东省科学院脊柱退变性创新科研团队成员,颈椎病诊疗中心医师,医院青年岗位能手。
在临床工作中主攻脊柱退行性疾病及慢性筋骨病的诊疗,熟练运用现代手术技术、传统中医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颈性眩晕等颈肩部痹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引起的腰腿痹痛,及各种脊柱相关疾病。除了在脊柱外科领域的深造之外,对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骨伤科疾病亦有一定的研究,特别是脊柱方向疑难症的保守治疗。在牢固的中医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继承创新,吸收国内外各流派的经验,融合中西医疗法,采用优化方案治疗慢性筋骨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厅局部课题多项,发表SCI、中文核心文章多篇,副主编书籍1部。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北区二楼颈椎病中心(大德路总院区)
陈树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