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不精准致残致死有了它,让骨头精准

骨科治疗

从年到年,40年的时间,骨科疾病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田伟院长讲述骨科的治疗水平从学习到赶超的奋斗历程以及如何解决骨科手术定位难、动作控制难的问题?

社会需求造就医学发展

年,王医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手外科,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学问。在年,《手外科学》出版了。《手外科学》代表着当时那个年代我国医疗技术的最高水平,是骨科技术的权威著作。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想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迈进,成立了很多工厂,当时的工厂安全保护措施非常差,大量的手外伤是那个时代的突出特点,手外伤是我国当时骨科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断指、撕脱。

年,王澍寰院士成功接活了一位4岁男孩0.4毫米的血管,成为中国第一个断指再植成功的人,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断指再植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大家生活习惯的改变,骨科的分门别类越来越全,现在,骨科的疾病越来越多的发生在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部位,多见与脊柱相关的各种退行性疾病、关节疾病。

在人工关节之前,我们的大关节一旦坏了就只有融合手术(固定成死的)。改革开放后,当时第一批出国的专家把国外最先进的各种内固定,包括人工关节带回来,但是我国还进口不了,因为这些器材非常昂贵,我国医疗水平又比较低,用不起昂贵的医疗器材,然后就只能自己做。

当时工业刚刚复兴,条件艰苦,制造出来的螺钉大小都不一样,人工关节也只有一种型号,而病人有大小,一种型号的人工关节无法适应所有人,有的需要现场加工,一台手术做一天。

田院长说,技术很少的时候,医生是不自信的,当医生的行业出现各种技术后医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强,随着技术不断扩展,医生的自信心又开始下降了,因为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的预期也越来越高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社会需求的改变,在治疗手段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各种各样的手术被发明出来,各种各样的内固定在全身使用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内固定要很准确的打在骨头上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医生没有办法做到对三维空间位置的准确判断,只能根据骨头表面的结构、长期的经验、术前的测量等辅助的估计位置,无法帮助你在手术中去准确的实现。

医生的术前规划只能作为医生内心的参考,但无法直接挪到手术中来,这也是医学发展的瓶颈,如何做到精准定位成了首要问题。

智能技术的发展,帮助医生突破瓶颈

在十几年前,我们开始接触智能技术,包括机器人技术。有一种是导航技术,它是一种替代人的眼睛的技术。医学导航必须精准到1毫米,所以,红外线导航就出来了,我国在年从国外引进了这种技术。

引进技术后问题随之而来,工程师设计出来以后,临床和实验室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脊柱外科上,脊柱是一块块骨头互相连接起来的,中间有软骨,扁圆且可动,脊柱骨骼形态会随体位变化而变化,术前给病人照的CT影像和手术时对应起来就会非常困难。这个导航技术解决不了精准位置的控制问题。

医学导航有眼睛,但没有手的控制,手术机械臂有手,但没眼睛,看不见,所以,当时的医生们就想,为什么不能把医学导航引到手术机械臂进行动作矫正?经过医生和工程师十几年的努力,一步步解决了技术难题,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手眼结合的机器人,可以做全身手术。

我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简单理解就是“眼睛”、“手”和“大脑”,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开车用的导航,有“卫星定位、地图、路线规划”等。这台高精尖的医疗设备精准程度能够达到亚毫米级,大约0.8毫米。

智能机器人解决颈椎精准固定问题

在过去,病人脱位、骨折做手术需要很大的切口,暴露出来后再去找位置,医生很难确定病变部位,但如今,有了智能机器人,能够非常准确的按照医生的设计到达病变所在位置,即使是在皮肤表面。

在医生操作页面上会显示横断轴、纵断轴、冠状的轴等,在三维的结构上显示好几个不同的切面去设计,机器人可以按照医生的设计精准的找到位置。

机器人的发明,降低了医生的手术难度,同时也增高了患者的安全系数以及稳定性。很多医生不能找到的地方,机器人也能完成,不单单是脊柱,全身十几个部位都能应用。

▲专家现场演示脊椎精准固定

科技改变患者命运

病例:侯先生在年2月份遭遇了一场车祸,当时小面包车转了几圈,他的颈椎受了重创。如果不做手术,随时可能有瘫痪的风险,但是做手术风险也很大,因为他受伤的颈椎周围血管神经丰富,手术很难做。医院无法手术,医院,用了高科技的技术做手术,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侯先生术前术后影像图

田院长告诉我们,侯先生的情况比较特殊,在片子上看到,齿状突,颈二的轴断了,形成前低后高的斜形,一般的手术难以解决。面对他复杂的病情,田院长的团队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找到了能够固定他骨头的办法,顺利进行了手术。从后路经过微创,让机器人从后边穿4个钉子,在四个位置固定,术后,骨折完全复位,等到长上后再把钉子取出来。

田院长告诉我们,让钉子准确穿进去是这类手术的难度所在,在血管和神经之间穿过钉子,既不能碰到血管也不能碰到神经,没有精准的设备就存在极大的风险。过去做这样的手术就存在术后脑子不供血、瘫痪、死亡等可能性,而不做,慢慢错位变大之后也会死亡。

科技改变了患者的命运,让以前不能做的手术可以施行,侯先生得益于医疗科技的创新发展,让他能够康复如初。

田院长对未来的展望

田院长说,希望未来有一天,科技的发展让医生的手术技术可以百分之百的保证达到任何的一个设计,也就是说,医生不用在术前和病人交代这场手术会尽力去做,但是可能会出现别的损伤,有手术失败的可能。希望在未来,不会出现任何失败。

专家出诊信息

田伟

医院院长

周四(下午5点至晚上8点)特需门诊

刘亚军

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周一、周四全天

备注:因不可抗力造成门诊时间,地点,费用、出诊类型的改变,以医院当日公布信息为准。

“近期热门文章

1.血压平稳也有致命危机?防治两种“致命血压”,学会这招就行!

2.这种睡姿易伤腰,三个动作,每天在家做一做,告别腰腿痛!

3.75岁国医大师张大宁20年养生法:睡子午觉,养肾健脾保长寿!

4.近一半中国人深受高糖毒害!“控糖斩糖魔”,就用这“三板斧”!

”小编豆丁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zx/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