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璇 游志坚
,汕头大医院麻醉科(吴佳璇、游志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39(06):-.
DOI:10./cma.j.issn.-..06.
基金项目
汕头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汕府科[]号)
ORIGINALARTICLES
本研究拟比较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麻醉期嗅觉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探究两者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试验组为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分别于麻醉前1d、麻醉后3、7d采用康涅狄格化学感觉临床研究中心(CCCRC)嗅觉功能检查法进行嗅觉功能测试,同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循迹连线测试(TMT)、斯特鲁普字色干扰测试(SCWT)、数字符号编码测试(DSCT)以及语义流畅度测验(VF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于相同时间点完成上述所有测试。记录所有受试者的测试结果,并分析其相关性(所有受试者无鼻腔或鼻窦的疾病,无神经系统、精神疾病史,无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无酗酒或药物成瘾史,无严重的听力或视力障碍,未接受过神经心理学测试,术前MMSE评分≥25分,可以理解测试所使用的语言)。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嗅觉功能比较
两组间受试者麻醉前1d嗅觉识别分数和嗅觉察觉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麻醉后3、7d均出现嗅觉识别分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嗅觉察觉阈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受试者麻醉前1d认知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麻醉后3d出现MMSE、短时记忆、延时记忆、TMT值、SCWT值升高;麻醉后7d,延时记忆和TMT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 试验组患者嗅觉功能与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
试验组患者麻醉后3、7d,嗅觉察觉差值与MMSE、短时记忆、延时记忆、SCWT、TMT无明显关系。麻醉后3d,嗅觉识别差值与短时记忆(r=0.)、延时记忆(r=0.)呈正相关,与其他认知功能无明显相关(表3)。
3 讨 论
本研究采用国内外常用的CCCRC方法,同时根据地域特点,对嗅觉识别测试中的嗅物做了部分改良,加入了国人熟悉的日常物品(如八角、麻油等),可使嗅觉功能的评估方便并快速地完成,且不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对认知功能的评估,主要包括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运算处理能力和注意力几方面。本研究采用MMSE、HVLT-R、TMT、SCWT、DSCT和VFT6种量表,涵盖了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趋于一致,最大程度均衡这些影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因素。术后进行镇痛,是为了尽量减少疼痛,使患者更好地接受嗅觉和认知功能测试。
本研究结果表明,3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后3d存在嗅觉障碍14例,发生率为46.7%,其中表现为嗅觉识别损害11例,嗅觉察觉损害5例。与对照组比较,嗅觉识别分数明显下降,短时记忆、延时记忆也有所下降,且两者有相关性。在本研究中,试验组出现POCD的患者6例,发生率为20%,此6例患者均出现了嗅觉功能的损害;出现一项认知功能指标损害但未达到POCD诊断标准3例,这3例患者出现嗅觉功能损害2例,占66.7%。在本研究中,对试验组的患者数据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得出,麻醉后嗅觉识别差值与短时记忆、延时记忆呈正相关。总体而言,发生嗅觉损害的例数远高于POCD的例数,但两者又有相关性,因此我们推测在POCD发生的早期可出现嗅觉功能的损害。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可登录我刊投稿系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