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策略的进展

女性专用的一种肾病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idianfengjishu/29662.shtml
点击   1.1生物因素

骨科手术过程中生物因素,主要指细菌性因素和病毒性因素。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难免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和血液等,而这些体液或血液很可能带有致病细菌及病毒。同时,手术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意外针刺伤或刀划伤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会导致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成为危险护理人员健康的关键因素。   

1.2物理性危险因素   

1.2.1锐器及针刺伤   

骨科护士在手术过程中,被注射器枕头刺伤、刀片划伤、剪刀或钢丝等引起的伤害是经常发生的,相关资料显示,患者在骨科手术中被一些锐器划伤的几率大致为65%-80%,由此可知,这些伤害已经成为护士实际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内容。   

1.2.2噪声   

骨科手术室工作环境较复杂,且噪声来源广泛,主要包括吸引器、电砖及一些医疗器械使用中的摩擦等。再加上治疗候诊室会存在大量的等待患者及家属,从而导致环境声音噪声较大,骨科护士长时间处于这种工作环境中,会引发耳鸣、听力下降、血压高、头痛失眠等,对于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1.2.3紫外线及激光   

紫外线和激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消毒和杀菌的作用,能够消灭多种病原微生物,但是,如果紫外线直接照射到人的皮肤上,会导致皮肤灼伤、红斑及眼睛结膜损伤等。   

1.2.4身体负重、疲劳   

骨科护士长期在对患者进行翻身、运动患者过程中,容易引发腰部扭伤,身体疲劳透支。   

1.2.5烫伤   

护士在为患者做拔火罐、艾灸、红外线照射和中药熏剂过程中,极易出现烫伤的情况。   

1.3化学、药物性危害因素   

骨科护理中,护理人员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消毒剂或化学试剂,如甲醛、酒精、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剂等,会导致护士出现皮疹、红肿和疼痛等,对于护士的身体造成一定影响,严重者会出现中毒、哮喘和致癌等。   

1.4社会心理危险因素   

精神或体力疲劳。首先,骨科手术一般经历的时间较长,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要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思想状态,时间过长会引发异常的生理或心理反应。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开放,护士的福利有了一定的削弱,加上长期面对的环境和对象,会导致自身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相应增加,难免会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其次,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一旦工作过于忙碌,很难正常吃饭,导致精神和身体都不能有效进行恢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身体透支,从而出现身心疲劳,就容易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此外,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大多为女生,由于女生的生理特点,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也会对身心造成危害。

2、防护措施

2.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升防预意识   

骨科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实际工作中将职业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努力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指示灯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防预意识和相关知识。护理前后,要注意卫生清洁,经常洗手。认清各种感染源的特点,及一些诱发因素,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对于一些医疗器械、锐器等一定加强防范意识,避免出现误伤。   

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掌握相关防护技术   

骨科护士在实际护理中,要高度集中,一旦出现被锐器或针头刺伤等情况,一定要注意冷静,立即挤压伤口让毒血流出,并用流动水进行伤口清洗,并及时注射相应的疫苗预防感染。手术进行过程中,要注意佩戴口罩、手套和防护眼罩等,防止液体溅到眼睛及皮肤上。加强手术室内的通风设施,保持室内卫生清洁,防止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2.3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防护   

骨科护士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护士工作安排上要科学合理,不能排班过满,要让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调整。要注意到护理人员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合理引导,保证其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同时,要督促护理人员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3、结论

骨科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护理人员要想在工作中做到井然有序,不仅需要自身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身体及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自身要加强对于工作的责任心,并认识到工作中的相关因素来源,加强对于相关防护知识的学习,以积极的心态和较高的职业素质将这些危险因素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吴敏,李蓉,周慧,曾志兰,王瑶,万维静.骨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J].中国保健营养,,22(10):.   

[2]李再云.骨科护理人员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4(16):+.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zx/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