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工作,锐意进取
揭开这些谜底前,我们先来了解出生于杏林之家的戴闽。幼年时,戴闽随从事医务工作的父母“下放”到偏僻的农村,艰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不仅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也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并根植下体恤贫苦病家的悲悯之心。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对救死扶伤感到无比神圣。年参加高考时,他的5个志愿全填了医学院。
从江西医学院医院骨科工作4年后,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年他考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戴尅戎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专业性系统深造。
在上海,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三年研究生结束,他学到了先进的临床技术,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却不知道上海几条主要大马路的走向。
同时,导师戴尅戎教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戴闽,并对他今后的从医、为师和管理风格产生很大影响,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硕士毕业后,戴闽回到江西,加入南大一附院骨科。节假日,他不是在病房观察病人,就是在家里埋头学习。经过多年的实践磨练,他在矫形外科领域练就了一手“绝活”,还在骨科多个领域开展了前沿性探索,逐步成为省内知名的骨科专家。
戴闽认为:“一般来说,疗效的好坏取决于技术的高低,但有时要取得好的疗效,医务人员的爱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高超的技术同等重要。”因为心中有这种信念,在临床经验的保证下,戴闽对病人尽心尽责,让很多看起来无治疗希望的患者保住了肢体和运动功能,重返工作岗位。
“江西是革命老区,许多患者卖房卖牛卖谷子,东拼西凑弄来几个救命钱,如果病治好了却丧失了劳动力,今后他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啊?!这些老表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必须多关心他们。”戴闽常在工作中告诫学生要“一切为病人着想”。
他为病人着想不仅限于治病救人。一个周六,戴闽在办公室开会时,有位外地的老人慕名远道而来,拄着棍拿着片子点名要找戴主任看病。戴主任看了他的情况并不需要手术,就告诉他保守治疗的方法并给了一些康复运动示意图。在老人临走之前,看到他水壶空了,戴主任又特意烧了一壶水给老人灌满,这件事教育了当时在场的年轻医生。
戴闽教授手术中
戴闽教授在门诊
戴闽教授通常忙到午后才顾得上喝几口凉茶
戴闽为人实在谦逊,自谦在许多方面几近“笨拙”,但他动手能力很强,许多高难度手术他都能迎刃而解,一般的手术更是做得行云流水,术中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让学生十分佩服和崇拜。平时他生活低调,除了打羽毛球没有其他爱好,但是在工作中锐意进取,赢得了同事有口皆碑的赞许。
“从医33年,证明我选择从医这条路是对的。我做事认真,医学注重实事求是,这很适合我。”戴闽由衷认为,做外科医生是最符合他性格和特长的一个职业。
由于工作出色,他在众多同年资医生中脱颖而出,于年出任该院骨二科主任,年9月又执掌整个骨科,成为该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骨科领航人。随后,他打破内部坚冰,带领团队率先在省内打造出江西省规模最大、亚专业最齐全的骨外科。
历史光荣,一度危急
南大一附院旧貌
南大一附院骨科前辈在做膝关节手术
戴闽为人处世有一股正气,这很契合南大一附院曾经的军旅气质。据悉,该院前身为解放军医院医院。经过几次改制,年与江西医学院合并为江医院,并于同年正式成立骨科。,该院更名为医院并沿用至今。
年骨科“招兵买马”时,杨立民主任说服大学毕业不久的任维祺加入骨科,从而有了该科在20年后的诸多临床技术突破及理念创新佳话。
年,该科研制的微晶陶瓷全髋关节投入临床,至今还在一些患者体内发挥作用,它曾获得江西省科技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奖四等奖;几年后,种类齐全的镁硅玉人工关节则缓解了临床髋膝关节、半骨盆、桡骨头等人工关节紧缺的困境;年研制出的弹簧钢板也在治疗长骨骨折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南大一附院一直在浙江、上海、医院,医院、武汉同济、医院等强院环绕中艰难生存。
医院内部,骨科在与急诊创伤中心、烧伤科、脑外科、疼痛科、风湿科等交叉学科共同的发展进步中,急需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骨科内部则面临人心涣散、亚专业不明确、收治病人混乱、床位固定、规模有限、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弊端,骨科的发展可谓内忧外患,举步维艰。
守正创新,卓越前行
年,戴闽接过骨科发展大旗。他的第一要务,就是打造优质高效、品德过硬的科室领导团队,形成“同一个骨科,同一个梦想”的科室文化。
他要求科室领导、亚专业负责人、护士长甚至是小组长,都要有独当一面的管理能力、虚怀若谷的容人雅量、精湛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
南大一附院骨科科务会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戴闽提出管理必须制度化、事务必须公开化,事关全科的大事必须毫无保留地共同商议,关键事宜召开职工会议征求意见,并在科里实施了一系列攸关全科前途命运的改革:
一是制定了以科务会为核心的科主任领导负责制。
科室大小事务充分发扬民主,以凝聚集体才智,再以高度集中避免科室在目标各异的老路上不断沉沦。各亚专业和治疗小组在日常工作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但遇到特事特例必须向科室汇报,不得擅自作主或瞒报漏报。
二是制定了亚专业病例讨论制。
在全科病例讨论制的基础上,开展亚专业病例讨论,为救死扶伤又加了一道保险,从而消除了许多医疗事故隐患,避免了许多不该发生的纠纷。
三是床位统筹安排制。
在制度约束下,各医疗小组的空床必须全科统筹安排,以方便病人,赢得效益,融洽各医疗小组间的关系。
四是年轻医生护士轮转制。
年轻医生护士长期窝在一个小组(护理组)或一个老师手下,既不利于年轻人的全面成长,又容易形成小团体。骨科采取年轻医生护士轮转制,有效地消除了这种隐患。
五是不断派遣医生护士外出进修。
通过进修,将外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引进科室为己所用,并鼓励年轻人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这些举措一洗过去科室成员尤其是领导班子长期貌合神离、各自为政的乱象,让全科朝着一个目标同向而行。
经过近20年的打造,该科拥有创伤、脊柱、关节、运动医学、骨肿瘤骨病、手足显微与修复重建、小儿骨科7个亚专科,62名医生和名护士分布在28个治疗组,管理着6个病区张病床。
在科室主任戴闽领导下,一支由7名副主任、1名党支部书记、6名护士长、28名专业治疗组组长组成的领导团队日渐成熟和默契,带领骨科走上了改革图强的复兴之路,并开启了“医教研”并驾齐驱的江西骨科发展新局面。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南大一附院骨科连续5年位居全省之首。
人才培养,以德为先
戴闽教授与成长起来的科室中坚力量
科室的发展壮大,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这些年来,戴闽着力培育人才梯队,根据各自的特点量体裁衣、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