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久坐者警惕肺栓塞

肺栓塞发病突然严重者可致命

血栓是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就像一个“软木塞”,能够阻断血管内血液的流动。一旦栓子脱落,就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行进到其他地方。人的血液循环有两个,动脉血经体循环将养分和氧气输送到全身各部后,流入静脉,并由静脉引导回心脏。再通过肺循环重新“滤过”,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动脉化,再经体循环输出滋养全身,循环往复。如果血栓经肺循环‘游走’到肺部,嵌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就会形成肺栓塞,并阻断组织的血液供应,轻则胸闷、呼吸困难,重者导致肺组织坏死。肺栓塞往往突然发生,必须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否则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

术后卧床、久坐不动是高危因素

要产生肺栓塞,就必须要有栓子,而肺栓塞血栓的栓子绝大多数来源于下肢深静脉。

哪些人容易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呢?在医院,一些常规的外科手术和制动手术(骨科手术、腹部手术、胆囊切除术等)是引起深静脉血栓的最主要原因。比如,在骨科进行长骨的外科手术之后,腿是不能动的,此时,血液循环减慢,就容易产生血栓。

其次,久坐不动也是产生血栓常见原因。比如,长途旅行要坐10几个小时的火车或飞机,由于空间狭小,活动受限,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慢,容易瘀滞、凝固,产生血栓。因此,肺栓塞也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

另外,肥胖、女性(脂肪多)、长期口服避孕药等都是产生血栓的主要原因。还有的人,年纪大了以后,本身就有血管方面的问题,比如患有严重静脉曲张的患者,说明其静脉回流不好,也容易长血栓。

栓子越大越危险

血栓的危险程度与栓子的大小有关。静脉血进入肺脏进行“肺循环”的过程中,血管由粗变细,“道路”由宽变窄,因此栓子越大就越危险,而小的栓子理论上来说问题都不大。

如果是大的栓子,一下子拴住一叶肺或者一侧肺,很容易导致大块的肺梗死。肺里只有通气,没有血液,从肺里出去的血无法动脉化,那么整个循环就会缺血缺氧,表现为明显缺氧、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这种情况属于高危,风险较大,死亡率也高。

如果是中等程度的栓塞,栓住了一叶肺,有时可能仅会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经过医生治疗,过段时间就能融通。还有一些小的栓子,通过毛细血管时会游走,就没有多大风险,也没明显症状。

如果怀疑是肺栓塞,做个CT的血管造影就能发现,一旦确诊,可以马上给予溶栓治疗。只要给医生足够的抢救时间,大多数患者还是能救回来。

穿弹力袜可预防下肢血栓

过去肺栓塞并不被人们所熟知,甚至连很多医生都不太了解。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漏诊率和病死率也在逐年减少。现在医院,在患者手术住院时通常都会有一个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评分标准,来预测住院期间可能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程度。而从公众的角度来说,高危人群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下肢血栓的形成:

如果是有静脉曲张等血管疾病的患者,可适当服用抗凝药物或者穿弹力袜来预防;

如果外出旅行需要长时间坐飞机和火车,切忌久坐,每隔1~2个小时要起身活动,避免下肢血栓的形成;

如果需要手术,预估卧床较久,可穿弹力袜,来预防血栓的形成。有人曾做过对比,穿弹力袜和打肝素(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抗凝剂)起到的预防作用相同,但弹力袜的副作用更小。

最后,需提醒的是,与冠心病等疾病突发吸入硝酸酯类药物即可缓解症状不同,肺栓塞一旦发作,基本上没有什么自救的办法和缓解的药物。因此,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提防其发生,一旦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须立刻就医,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肖祖克

来源:信息日报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7.27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yuanz.com/gkzx/6837.html